看病就医,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问题,是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密山市直面群众看病就医“愁心事、烦心事”,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创新思路机制,补短板抓关键,探索实施“互联网+医疗新型”就医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密山市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同年,该县成立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龙头总院,16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分院,延伸管理154个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集团。其中,1家牵头医院达到“千县工程”推荐标准,17家基层分院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154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县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基层群众152.3万人次,2023年,基层门急诊人次比2019年增加21.6%,连续三年县域就诊率均在90%以上。
近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密山召开,推广该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密山如何探索医共体建设?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记者走进密山市进行深入采访。
医疗集团分药房
整合资源,推进一体化改革“新模式”
走进密山市白鱼湾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正通过远程彩超和密山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一同为患者做检查,视频端的医生通过实时动态图像协助基层医院做出准确诊断。“以前看病要出远门,现在卫生院有远程医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级的诊疗服务,而且药品也更全了,这是对基层百姓最大的福音。”密山市白鱼湾镇村民宋喜国说。
记者在中心卫生院看到中医馆、医疗保障服务站、公共卫生健康巡诊箱等多种现代化设施映入眼帘,其中“医疗集团分药房”的字样格外显眼。“为破解县乡村分级诊疗用药同质化问题,集团总院创新打造医疗集团中心大药房,实行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集中采购、统一分拨配送、统一储备调拨、统一药事服务、统一药款结算‘六统一’模式,遴选用药目录1235种。”密山市白鱼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孔德强说,依托总院药房建立了分药房,从中遴选40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用药,方便了群众,同时简化基层采购流程。
作为基层工作者,参与密山市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孔德强,见证了利用集团总院医疗能力盘活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让百姓有信心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的变化。孔德强说:“检查结果由总院专家诊断后出具检查结果,使患者不出镇就可以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断。总院定期派驻专家到基层出诊,使群众不出镇便可享受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也使基层工作人员不出院就可以接受到上级专家的‘传、 帮、带’,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同时,医共体建设便民举措的优势还体现在简化就诊流程,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
为推进全民健康,密山市推进医防融合,对群众身体健康实现一条龙健康管理,通过“人员融合、机构融合、职责融合、信息融合、考核融合、绩效融合”六融合的模式,采取慢性病分组分色管理、统一慢性病用药、“一病两方”等措施,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实现“以医带防、以防促医、医防融合”的新格局。
正为患者做手术
提档升级,增强医共体服务“新活力”
短短几年时间,密山市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不断创新,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密山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就是改革丰硕成果的生动展现。
“检查患者血氧血压情况。”在密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的急诊急救协同救治中心,院内医生第一时间通过调度大屏指导120急救车上的工作人员救治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查体,及时给他们做出诊断和治疗。确保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辆以及医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上车即入院”危急救治新模式。
“由医共体集团总院组建、整合、统筹和推进‘资源共享、急诊急救、临床服务、高质量管理’等四大特色中心建设,形成与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联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连续性。”密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丽萍介绍,密山市累计投资2400万元,建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远程超声、远程心电等资源共享及“电子化”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功能,县级专家时时为乡村两级医生在线会诊、答疑。
院内医生通过调度大屏指导120急救车工作人员救治患者
在密山市黑台镇分院记者看到,医护人员正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识别技术为村民录入信息。张丽萍介绍,各基层医院都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健康一体机,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识别技术,实施数字化签约,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目前,全民签约率达到57.8%,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6%。通过优质人才、优质技术、优质设备“下沉”,实现基层服务能力、诊疗水平、群众满意度的“三提升”。
据了解,两家集团总院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通过转诊流程、条件及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集团病种目录。利用近三年医保报销数据,准确掌握患者属地、病情等信息,精准对接分级诊疗服务对象,从患者端解决分级诊疗问题......这些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助力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搭乘着“智慧医疗”的快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作人员观察心电诊断中心数据
创新突破,打造医共体发展“新引擎”
从“完善体系”到“赋能放权”,密山市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强基层长效机制建设,在医疗集团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基础上,探索下沉资源、激发活力的管理方式,不断激发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内生动力。
密山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士强表示,自2019年密山市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了解百姓真实需求,布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规划,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的主要任务,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三年来,密山市为提高县级医院就诊环境及诊疗水平累计投资2.85亿元,加强医共体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在管理机制方面,市级统筹层面组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密山市人社局、卫健局、医保局等14家部门联合出台配套政策,合理放权赋能,形成总院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打造密山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新路径。
与此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密山市打破人事编制、薪酬绩效、药品供应等问题,实施医共体人员统一招聘、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打破经费渠道限制,建立人员流动“周转池”,编制统筹使用,累计交流医务人员23名。简化人才招聘程序,将30名副高及以上职称、5名规培毕业生纳入总院编制管理。
回顾多年来密山市的医改之路,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成果斐然,每一步都坚实而清晰。未来,密山市将继续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确保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朝着“强县域、强基层”方向稳健发展,让群众在基层获得更多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幸福龙江建设做好密山市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