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满园压枝头,山林漫溢果香甜。在牡丹江市的寒地果园里,酸甜可口的大李子、龙丰果、鸡心果已经陆续成熟,果园迎来了采摘销售旺季。今年,文旅采摘、移动果园等方式让牡丹江寒地果市场销售热热闹闹。
培育新优品种 鲜甜果实喜丰收
在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临江村的李子园,只见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李子挂满枝头,色泽鲜亮、香甜诱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打包,李子经销商也在等货上车,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我们这个果园有50多亩,种植有373、216、晚红、红肉李子等多个品种,我们家的李子个大皮薄,果肉饱满,口感比较好。这几天进入了采摘季,每天有很多人前来采摘,有客商也有游客。今年由于天气好,管理得当,李子长势不错,亩收入超过1万元。”果园负责人王录娟高兴地说。
果农喜丰收
8月19日,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在阳明区铁岭镇果树种植示范区举办了“果树生产优、新品种及优质高效技术现场观摩会”。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果树所所长、栽培岗位专家顾广军介绍了当前的优、新果树品种,鼓励果农改变传统栽培模式,做好果品采后分选和品牌建设,实现“优果优价”销售,促进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这是矮甜李,是我们农科院育成的品种,它的果实呈心脏形,平均单果重70克,果实大小整齐,片肉对称;果肉黄色,果汁多,肉细,无纤维,口味酸甜。2005年该品种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矮甜李已成为我省中熟期主栽品种。”李杏育种岗位专家杨晓华介绍说。
专家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我们种植的矮甜李有不少回头客,多亏有农科院专家的帮助,我们才能种植出这么好的品种。”种植户说。
每年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都会针对李、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提高果品产量、质量的技术建议,重点强调李子两季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并解答果农关切的各种技术问题,用科学指导更好地带动果农走高品质生产道路。
发挥资源优势 小浆果变大产业
在海林市山市镇,当地种植户紧跟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地形、地势优势,引入蓝靛果、红树莓等浆果,取得了“蓝宝石”“红宝石”般的收益。
每年6月中下旬是蓝靛果成熟的季节,在山市镇北盛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串串青黑色的蓝靛果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个个颗粒饱满,空气中弥漫着蓝靛果的清香。采摘下来的蓝靛果先被送入冷藏室,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价格对比去年略高一些,合作社预计收入40余万元。”北盛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春景说。
红树莓因其美味、营养丰富和特殊保健功能,受到人们青睐,还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等行业。
感受采摘的快乐
据介绍,种植红树莓投资回收期短,效益高,一般当年栽植,第二年结果,第三年进入盛产期,亩产1000公斤左右,鲜果售价9-15元/斤,冻果价格低于鲜果,一次投入可连续结果15-20 年。
2017年,种植户常华利、赵兰玉两人经前期调研,发现山市镇的气候和土质都十分适合红树莓生长,决定分别在东街村和洋草村种植红树莓,目前种植面积共计170余亩,年纯收益80余万元。
红树莓在八月末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九月中旬进入采摘期,采摘后进行冷冻加工,销售至吉林、亚布力、尚志等地。
山市镇拥有适宜蓝靛果、红树莓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蓝靛果、红树莓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海林市将继续加大对蓝靛果、红树莓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紧跟市场需求 拓宽寒地果销路
在宁安市江南乡东安村寒地果园中,漫山遍野的果实已经开始逐渐变红,“今年的果结得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户鲁忠清指着山上的果树,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宁安市地处半山区的村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种植历史已有60余年,寒地果种植面积达7.9万亩,有“龙丰”、“鸡心果”和“123果”等1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宁安市的小小寒地果,成为果农致富的“黄金果”。
东安村果树种植面积1.5万亩,全村8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果田,2018年初,东安村联合东升村、大唐村、四方村、北域珍奇四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宁安市寒地金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销售。
优质的品质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批量走单,减少了销售环节,价格也很稳定。东安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目前入社果农已经有282户,约占全村人口的90%。
联社利用扶贫资金加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寒地果交易中心,果品仓存能力达到200多万斤。建成库容100万斤的保鲜库,实现了错峰销售和反季节上市,实现收益最大化。
“去年,我们将果放入保鲜库,等价格合适的时候出手,一斤多卖了6毛钱。”东安村村支书刘文发介绍说,村民也开始自发建起保鲜库,全村仓储量能达到600万斤。
在寒地果的品质及销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宁安市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果树果园资源,创新推出了移动果树的种植销售模式。
“在果成熟的时候,将移动果树拉到景区景点,让游客现场采摘,也可以将整棵果树买下。”鲁忠清介绍说,“分不同的品种和品质,一棵果树大概售价在200-400元不等。”
目前,苗木基地已经培育出6万株移动果树,积极和各景区景点沟通,在景区景点打造独立的果树景观,同时和城市广场接洽,打造城市果园,让城市的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采摘到新鲜的寒地果。
“9月中旬,我村将围绕寒地果收获季开展一次采摘节,希望通过持续开展活动,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刘长发一边盘算着村里的发展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