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天下安。24日,记者在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召开的全市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年初以来,牡丹江市委组织部联合建设银行牡丹江分行创新打造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引擎、以数据为支撑,经过在牡丹江市阳明区试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
智慧农业展示
乡村治理“智慧化”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总要求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在阳明区的试运行,在乡村治理方面,“智慧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基础薄弱、治理手段单一、数字化应用滞后等问题。它聚焦乡村政治、乡村经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公正公平等方面,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将“党务”“村务”“财务”统一整合,促进乡村善治,对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平台”的打造,将不同治理场景整合统筹,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监管,夯实基层党组织发展基础、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小微权利运行、拓宽群众参与治理渠道,有效促进了治理效能的提升,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利器”。“传统乡村管理缺乏透明度,村民参与监督困难,‘智慧平台’的上线,有效畅通监督渠道,维护群众利益,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村务主动晾晒权力,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实现村级事务从‘上墙’到‘上网’,三资‘线上+线下’双公开,保障财务运行公开透明。将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全程纳入线上系统,实现监督关口前移,防未然、治未病。相关部门定期筛查‘三资’收支变动情况,有效管控资产运营质量,避免村集体发生资金安全风险。”牡丹江市阳明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建平台、搭载体、联金融、通堵点,“智慧平台”的打造,是传统乡村治理向现代化转变的新起点。牡丹江以阳明区试点为起点,将平台在推广应用中不断优化升级、扩能增效,聚力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智慧平台为载体,以金融服务为支撑”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大踏步迈进。
游客在寻找“童趣”
乡村治理“阳光化”
记者跟随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阳明区,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介绍、扫码参与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智慧平台”是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该平台分设“我的党务”“我的村务”“我的财务”三大板块,设有管理端和使用端,实现了数据实时上传、实时共享,让乡村治理处于阳光下。
打开“我的党务”板块,组织生活展示、政策宣传学习、党员队伍管理等功能一应俱全。“可以实时转发最新政策法规,定期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将党员教育培训延伸至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通过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线上展示,推动组织生活公开化、规范化,让基层群众看得见、上级组织更放心。目前,‘我的党务’已实现全区3259名农村党员和116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化管理,累计展示‘三会一课’2000余次,发布主题党日活动900余次,推送精品党课、党务知识等学习资源323条。”阳明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打开“我的村务”板块,内容涵盖信息发布、便民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级惠农政策,比如低保、补贴、贷款等业务,直接在网上就能办,很方便。”南城子村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加强对孤寡老人、残疾重症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管理和日常关爱工作;定期公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进展、各类需求和用工,引导村民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及时公示村集体资金使用、资源发包、补贴发放、重要事务决议等事项,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监督,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目前,“我的村务”已采集村民信息29982人,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台账2933人,发布各类惠农政策235条,提供便民服务93项,公布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信息35条,公开“三资”及重要事项信息1528条,通过特色产业、金融助农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130余万元。
切换到“我的财务”板块,可以看到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三大功能。通过资金线上审批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资金用途和去向一目了然,让上级监管更加直接便利,同时依靠附加的金融属性,实现账务实时审批、资金实时到账。资源资产线上管理将村集体全部资源资产、各类合同录入平台管理,并对所有出售、发包、租赁合同集中公示,杜绝暗箱操作和资源浪费,有效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遏制村干部违纪违法、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切实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让集体经济组织运转更加规范高效。目前,“我的财务”已完成对2639项资产、4250项资源、4226项合同的线上管理,办理资金线上审批96笔、银农支付78笔,涉及金额45万元。
临江村主题展板
金融赋能“流动化”
“智慧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让“数据流”带动“资金流”向农村集聚,进而找准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结合点,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支付结算、社保养老等服务,提供“线上平台服务+线下金融支持”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对接,助力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
据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副行长邹洵游介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融助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建设银行综合应用农业、金融、信用等大数据资源,打造“金融科技+农业大数据”模式,推出20余款贷款产品,满足农村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各类主体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流程金融需求,目前,在牡丹江地区已投放贷款32亿元。同时,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和农民需要,创新研发了“木耳贷”“马铃薯贷”“大鹅贷”等产品,累计投放贷款13亿元,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注入金融活水。
“在阳明区五林镇北甸村,通过平台对村集体‘三资’全面线上管理,实现财务事项全流程线上实时审批,资金实时到账,切实解决了线下审批繁琐、耗时等问题。平台运行以来,实现线上审批20笔,累计支付10万元,并通过平台进行批量支付,金额共计5万元,保障了费用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同时,建设银行为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内产业项目和农户发放550万元贷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金融的融合升级。”邹洵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