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8时,哈尔滨市平房区新伟街道万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刚刚打开,来自社区不同社团的大爷大妈们就陆续走进来。唱歌、跳舞、吹葫芦丝、打乒乓球、练习非洲鼓……悠扬的乐曲、嘹亮的歌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和一张张笑脸构成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
1952年5月,新中国第一个铝加工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在平房区正式建立,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共同成长,承担起“大国重器”的责任和使命。当年为解决厂内员工住宿问题,建设了一万平方米的平房,俗称“一万米”。2004年成立万米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现有居民2301户4441人。
柳志影进京领奖
近年来,万米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三聚焦”促互嵌,构建“六共”新格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盛开。在9月27日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该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万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民族团结进步标语
聚焦教育引导 夯实共居共学之基
“石榴花开别样红,同心共筑中国梦”“童心永向党,民族一家亲”……在万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用精美的字体设计,如画一般装饰在墙壁上,彰显出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
据万米社区党委书记柳志影介绍,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民族政策课堂搬进广场、走进楼栋、步入网格、融进家庭。
社区党委充分运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党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组织辖区党员群众现场参观学习,汲取政治营养,推动学深悟透、增进共识。
同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浓厚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作用,组织开展主题党课、知识竞答、道德讲堂等各类交流活动50余场次。利用新媒体、宣传栏、LED屏等发布宣传信息600余条,张贴宣传条幅40余条,全覆盖入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走进万米社区的居民小区庭院,“红石榴小栈”“葡萄架下民族情”“民族团结彩绘墙”“民族团结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各种宣传标语和不定期开展的特色活动,将民族团结理念送到各族群众身边。
各社团团员们在排练中
聚焦文化认同 多谋共事共乐之策
投奔在东轻公司工作的儿子,蒙古族大爷白井玉已经在万米社区生活了10年,两年前在朋友介绍下加入了社区合唱团。“这个大家庭非常和谐,我喜欢唱歌,只要合唱团有活动我一定参加,我们合唱团还参加过市里的演出呢!”说起在合唱团的幸福生活,白大爷既高兴又自豪。
参加合唱团4年多的满族大娘马凤珍是合唱团首批团员之一。“ 最开始在家唱,扰民,邻居都不高兴,唱也不尽兴。社区把我们组织起来并给提供场地,大家一起唱,人越来越多,歌唱得也越来越好,特别开心。”马凤珍大娘说,现在大家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个人有什么事儿都互相帮助,社区有什么活动都积极参加,感觉生活特别有劲儿。
在万米社区,像合唱团这样的社团有20个,充分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文娱需求。近年来,这些社团参加近百场公益演出、文艺大赛,并多次获奖,以文化“软实力”激发民族团结“新活力”,织牢交流互融“同心结”。社区还组织开展“践行二十大·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等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活动100余场,辖区参与的各族群众5000余人。
万米社区坚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托“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新春开门红·欢乐闹元宵”猜灯谜、“粽香端午·邻里齐欢庆”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百余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常态化组织民族风情演出、摄影、书法等特色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剪纸、年画、鱼皮画等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架起和谐发展“连心桥”。
柳志影(右二)和“孙师傅工作室”负责人孙锡山 (右一)了解社区居民需求
聚焦社会治理 筑牢共建共享之本
为社区老年合唱团进行红歌分声部合唱排练、为夕阳红舞蹈团创编各种形式的舞蹈、为社区绘制主题为“民族大团结”的墙体彩绘……在万米社区,经常有来自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在这里贡献智慧、挥洒汗水。
据悉,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教育艺术系在2022年与万米社区开展实习见习实践,到目前共有三届近200名学生参与过实习实训、校外演出、阵地共建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得到了社区学员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教、学、演、练能力,为以后工作上岗奠定了基础。2023年教育艺术系党总支与万米社区党委举行校区共建签约仪式,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发展,发挥系部与社区各方面资源、专业技术等特色优势,打造高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我们紧扣辖区群众需求,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圈,让民族团结进步与社区共建治理花开并蒂。”柳志影说。
结合万米社区“党建聚心 幸福万米”党建品牌,发展文明实践志愿队伍249人,通过在职党员设岗定责、各族党员群众自主服务、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等方式,定期开展“点亮微心愿”“上门义剪”“爱心送考”等特色志愿活动100余次,积极解决各族群众“烦心事、闹心事”135件,调解家庭、邻里纠纷200余次,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类分级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服务机制,融合“天大小事”“乐活哈南”等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服务体系,全力解决208个楼群市政管网堵塞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
依靠社区与居民建立的良好群众基础,社区党委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积极组建“小柳工作室”“孙师傅工作室”等基层治理载体,搭建了议事有机制、干事有舞台、沟通有桥梁、互助有渠道的“大平台”。吸纳一大批热心居民、党员志愿者从居民自治实际出发,将涉及辖区公共利益的重要事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纳入协商范畴,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破解基层管理难题,让各族群众真正参与社区治理及决策全过程,团结教育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共享社区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成果。
进京领奖的柳志影激动地表示:“我们要将这份荣誉化为动力,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