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环境、温馨的色彩、现代的适老设施,近日,当记者走进黑龙江省的几家养老机构时,一些“00后”“90后”的护理员、社工、护士,围绕着古稀、耄耋的老人们,为他们检测身体、卧床护理、安宁疗护,或互动做着各种活动和游戏,“朝阳”守护“夕阳”融洽而亲切的画面,让人如沐春风。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业日益为大众所关注。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更具活力、更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他们以青春的面孔、律动的活力、专业的技能,为养老服务业注入新的生机,成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孙磊为老人测血压
“00后”:“不像是工作,而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香福路的新松茂樾山医养社区,社区执行总经理赵萍告诉记者:“现社区养老公寓共有5名‘00后’,其中4名是正式员工,还有一名是2004年出生的实习生。此外,‘90后’也有4名。”
护理员孙磊是一个开朗、爱笑的大男孩。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轮椅上的老人测血压,动作娴熟、轻缓……
孙磊出生于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他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因为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与老人相处时感觉很亲切。”
孙磊与新松茂樾山医养社区可谓是“一见钟情”,去年在此实习了半年,今年毕业后,他就成为了一名正式护理员。
刚来时,他就遇到了老人去逝的情景。看着平时精心护理的“爷爷”因病突然走了,心里很难受。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再次为老人理发、擦身。“让老人干净地来,干净地走。”说这话时,他抬头凝眸远望,话语沉重……
孙磊与养老公寓的“奶奶”
孙磊每天要护理五六位老人,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众所周知,作为护理员最难做的事是面对失能失智的老人,处理大小便的问题。孙磊说:“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把他们抱进卫生间……”他话语轻松平常,听不出任何的嫌弃与抱怨。记者问:“你不怕脏和累吗?”他说:“作为年轻人,最不应该怕的就是脏和累,否则一事无成。”
如今,已与老人们朝夕相处了一年多的孙磊,心态有着超乎年龄的平和。他说:“我每天不像是在工作,而是与家人一起生活。老人们博学、善良,我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亲孙子’,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过得快乐、舒心。”
问及未来的打算,孙磊胸中自有乾坤:“我的梦想是,将来自己也能开一家养老院……”
谢宇哲也是一个帅气的小伙。今年23岁,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他也是去年在此实习后便“心有所属”,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社会工作者。
谢宇哲带领老人做手指操
为了让老人接受自己,谢宇哲充分发挥情商效力,通过陪伴、聊天,与老人们交朋友。
90多岁的王大爷原是一位军人,刚来养老院时已是失能状态,谢宇哲便经常与他聊过去的光辉履历,让老人在回忆中得到慰藉与满足;80多岁的宋奶奶会唱歌,但不爱参加活动,谢宇哲便时常请她给大家唱一段,以此激发老人的热情和爱好……于是,谢宇哲与老人们成了“忘年交”。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性格、爱好等个性,策划活动或组织游戏,与老人互动,让他们由‘养老’变‘享老’。”一年来,他已策划大小节日活动10多个。
去年11月感恩节当天,为了让老人们了解这个源于外国的节日,他设计了3个小问题:你知道感恩节吗?在生命中有感谢的人吗?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谢宇哲拿出当时录制的现场小视频,记者看到,老人们被这几个问题触发了心底的温暖记忆,眼里闪着光,侃侃而谈,沉浸在往事的幸福中……
谢宇哲在与老人做游戏
“90后”:“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就增加宽度”
在位于哈尔滨江北的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省六院)老年照护中心,安宁疗护病区护士长王影告诉记者:“我们科的护士,‘90后’占63%,‘00后’占18%,年轻群体占了80%以上。”
安宁疗护,顾名思义就是为那些生命已至最后阶段的老人或病患,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通过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让他们的生命更安宁、更有尊严地“落幕”。
孙嘉蔚是一个“90后”女生,毕业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宁疗护科临床护士,工作已有9年多了。
初到这个科室时,每天面对失能失智和生命临终的老人,孙嘉蔚心底的害怕和抵触,总是时不时地冒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了电影《入殓师》,其中男主面对各种死亡的心路历程,促使孙嘉蔚瞬间成长。此后,她在工作上的心态,越来越发平静而淡定。
孙嘉蔚帮老人写祝福卡
但有些事情还是令她刻苦铭心。被诊断为脑癌晚期的李阿姨才五十多岁,因腹水肿大,饱受病痛折磨,情绪低落。孙嘉蔚遵照医嘱,给她用药止痛,同时不断进行心理疏导。尤其在李阿姨生日的当天,医院单独为她做了一顿生日宴,孙嘉蔚和同事以及其他病友,一起陪伴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李阿姨哽咽地对大家说:“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之后,她像是换了一个人,心情舒朗,该吃吃、该喝喝,还经常到院子里晒太阳,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人生……
孙嘉蔚对记者说:“我的工作,用老人的话说,算是积德行善吧。”她认为,生死不可避免,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给予尊重,既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宽度,让老人们安宁、平和地到达另一世界……
高旭熠是个刚而立之年的小伙,瘦高的外形、沉稳的性格,让人一见,就有着“顶天立地”的可靠感。
他毕业于黑龙江省卫生学校,2015年慕名来到海员总医院应聘,成为了一名养老服务业的护士。
工作人员为老人过生日(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为何选择这一行业?高旭熠说:“银发经济是朝阳产业,就业前景广阔,可以有所作为。”
记得刚入职时,科里来了一位80多岁的奶奶,由于常年卧床,有严重的褥疮。看着老人臀部的大面积溃烂,高旭熠心里也痛感骤生。他每天细心地给老人上药、点滴、监测身体状况,使老人在医院安静地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最后奶奶还是遗憾地走了,但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尽最大努力了……”高旭熠虽心酸,但也有付出后的欣慰。
作为护士,他要白班和夜班轮岗。高旭熠告诉记者:“最紧张的时候,是夜里老人突发状况的情景。”
一天夜里12时左右,70多岁的张大爷由于脑梗发作,出现脑溢血症状,高旭熠与其他同事查房时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给值班医生,并立刻为老人做CT、点滴。状态转缓后,进行了转院处理,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每天都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忙碌,高旭熠希望,能以自己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在老人的人生最后阶段,提升其生命质量和生存尊严。同时,他还认为,每个人都要接受死亡教育,具有科学的生命观,懂得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才能活得从容,死得安心。
高旭熠在陪读
相关部门:“推动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人才待遇保障、技能等级评定等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养老服务业中。2019年至2022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递增趋势。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高职院校对口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地养老服务业人才输入的“宝库”。
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设立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0年首次招生,5年来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该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何永丹告诉记者:“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介护护理服务理念,同时将“1+X”证书内容作为专业课程建设的依据,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老年照护、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评估等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与哈尔滨新松茂樾山养老公寓、泰康之家燕园(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学生就业搭建“直通车”。
以前少有问津的护理专业,如今成了“香饽饽”。据佳木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曲兆龙介绍,该学院的护理专业自2021年招生,3年来招生人数连年翻倍,今年第一批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院、诊所以及养老服务行业领域。
高旭熠为老人做肢体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年初,国家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强调:“以发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推动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
各地为积极对接人才供需,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应届毕业生就业于养老服务业。记者了解到,上海、山西、山东、西安、深圳等地,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江苏省将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纳入城市积分、准入户口范围。
“养老服务业巨大的人才缺口,预示着广阔的就业创业前景,该领域的诸多可能性,等待青年人才去挖掘与创造。”黑龙江省医养结合服务与管理专家库成员刘丹娜认为,今后相关部门还要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业。另一方面,从事养老行业的人员也可以将自己的岗位流动起来,比如,护理人员积累经验和技能提升后,还可以从事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智慧养老健康管理师、远程照护服务专员以及养老院的管理者等相关职业。
“‘00后’‘90后’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改变了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传统认知,提升了行业的社会地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边疆发展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张斐男认为,年轻人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创新的思维,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与理念,促进了养老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养老服务中,推动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