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0日举行的哈尔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1微克/立方米,蓝天“清新度”大幅提升;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入选我省首批“美丽河湖”。
哈尔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四个变化”
据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晓冬介绍,为把环境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哈尔滨市统筹发展和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哈尔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四方面积极变化。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方面,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部署推进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举措,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省内优秀等次。去年,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1微克/立方米,蓝天“清新度”大幅提升;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入选我省首批“美丽河湖”,碧水“清澈度”大幅提升。打造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湿地景观带,“芦苇风摇起,飞鸟从中过”是哈尔滨湿地的美丽缩影。全市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净土“清洁度”大幅提升。
发布会现场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赋新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方面,“十四五”以来,哈尔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超低排放改造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22台。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实施城区热电联产、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天然气利用、新能源发电、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规划方案,新增燃气管网建设里程220余公里,新改扩建集中供热热源项目5个,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0余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完成棚户区改造1.4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322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5.6万余户。推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淘汰老旧车1.1万余辆,新增新能源车3.7万余辆。
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方面,哈尔滨市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16个、森林公园25个、风景名胜区9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8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全市森林面积22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1%;全市名录湿地面积4.05万公顷、草原面积2.82万公顷,综合植被盖度达83%;高等植物24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00余种,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年处置量从2020年的39.25万吨提升至去年的66.25万吨,2023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全省第一,辐射安全态势持续保持平稳,牢牢守住了哈尔滨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保障方面,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服务项目绿色布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实施磨盘山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累计投入资金4.47亿元。制定修订《哈尔滨市松花江新发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出台松花江重点流域“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探索实施“一企一策”“一域一策”清单式执法、巡逻执法和排污许可审批执法双促进等监管措施。完善监测网络,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建成空气自动站22个,覆盖全市各区县;建成水质自动站31个,覆盖具备建站条件的所有重点管控断面;建成噪声自动站20个,覆盖全市各区县。
五举措持续提升冰城百姓的蓝天幸福指数
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出圈,是美丽中国和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地方特色实践,“尔滨热”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
记者出席发布会
据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学温介绍,近年来,哈尔滨通过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五方面重点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提升冰城百姓的蓝天幸福指数。
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累计淘汰燃煤锅炉775台,基本实现了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改造22台。2021-2023年,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11530辆,处罚违反禁令标志老旧柴油货车19688台次,新增新能源车37161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对5494家涉气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制定“一企一策”减排方案,应对措施更加科学精准。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实施北方清洁取暖项目。通过住建、发改、工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哈尔滨市空气质量得以持续提升。2023年,哈尔滨市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9天,较“十三五”末大幅改善。
亚冬会作为大型国际赛事,备受群众和媒体关注,赛会期间正值哈尔滨市冬季供暖期和传统春节。如何在保障民生供暖的基础上,还要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赵学温说,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将强化协同联动,以抓源头整治、抓预测预警、抓全程督导、抓共治共享“四个抓法”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做好亚冬会场馆和运动员宾馆周边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为运动员提供舒适安全的竞赛环境。利用卫星遥感、走航车、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提升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帮扶指导,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提升减排效果。倡导市民做好东道主、办好亚冬会,赛会期间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不燃放烟花爆竹,绿色亚冬从我做起。
“母亲河”松花江流域保护成效显著
提到哈尔滨,人们一定会想到太阳岛、松花江。保护好松花江是哈尔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哈尔滨市在松花江流域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更加有力的保护举措?针对记者提问,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乃利说,哈尔滨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灵动,保护好松花江事关全市人民福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2023年度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到了88%,磨盘山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水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水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水环境协同治理更加有力三方面成效。
记者提问
水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开展生态流量调控、污水再生利用、生态缓冲带和湿地修复。累计投入100余亿元用于流域治理,公滨、阿什河、群力西等一批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投运,阿什河水质由劣五类跃升为四类,何家沟黑臭水体蝶变为生态廊道,蜚克图河少陵河持续消劣,市民亲水空间进一步拓展。
水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累计排查溯源整治各类排口4600余个,倒逼岸上城乡污染源头整治;对全市130余个河湖重点断面、重点排污口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实施“一域一策”执法监管,针对工业企业、国省控断面、入河排口的生态环境“巡逻式”监管执法落地见效,实现精准治污、靶向施策。
水环境协同治理更加有力。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住建、农业农村、水务、城管等部门强化行业指导,属地政府紧抓落实,推动监管向村屯沟河泡塘延伸。打出清垃圾、拆违建、治养殖、控面源、严查处“组合拳”,“十四五”以来共整治各类水环境问题近3000个,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显现。
下一步,哈尔滨市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松花江“母亲河”,紧紧围绕“美丽河湖”建设,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方面协同治理、统筹推进,以更高标准、更有力举措,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哈尔滨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