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下称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全力服务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黑龙江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现代种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黑土地保护中的主力和骨干作用。“十四五”以来,该行已累计投放农地贷款274亿元,截至今年10月末,贷款余额226.2亿元,为建设“大国粮仓”注入金融动力。
藏粮于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日前,农发行萝北县支行发放农地贷款230万元,支持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裕丰粮贸有限公司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在全省各级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下,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实现连片,农地生产实现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成为真正的“致富田”。
我省高标准农田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大力推广“农地+”系列创新融资模式,农地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贷款余额由2021年初的13.1亿元提升至2024年10月末的226.2亿元,助力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打造“农地银行”品牌形象。
该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农发行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组,把“整区域”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和灌区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该行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专项调研的基础上,顺利审批了全省首笔盐碱地治理项目贷款。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还从贷款模式创新和加速落地转化两方面发力,不断加大从项目营销储备向贷款审批投放的转化力度,推动“农地+”模式的推广。累计投放贷款39.5亿元支持北大荒农垦集团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农地+资金供应链”模式,累计投放贷款17.3亿元支持省水利水电、省建工集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动小微智贷“北大荒场景”落地,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成本低廉、高效便捷的租、种、管、收、售一体化金融服务。
藏粮于技 为农业科技插上腾飞翅膀
在致力于智能农机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制造企业黑龙江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兴机械)生产车间内,平地机、橡胶半履带等产品整齐排列,大型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霸气”地立在一旁。
重兴机械生产车间
“这款橡胶半履带是我们销售比较火爆的一款产品,在泥泞的条件下,也能如履平地,同时不会破坏耕作层的土壤结构,这款产品在省内销售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这是我们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台大型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谈起自家产品,重兴机械综合部经理陆思坤语气中满是自豪。
“智能农机研发周期长,结算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很容易出现流动资金缺口。农发行在了解到我们企业的困难后,多次上门走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我们量身订制了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陆思坤说。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十四五”以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累计投放农业科技贷款107.4亿元支持种业振兴、高端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成果转化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全力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10月末,农业科技贷款余额为59.1亿元。
聚焦产业 支持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更新
10月23日上午,记者在全球最大的海藻糖生产加工项目现场看到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27台能容纳460立方米玉米淀粉乳的糖化罐陆续完成安装。“目前我们项目的钢结构已完成80%,土建完成50%,预计明年五六月份就能正式投产。”负责该项目的富锦市粮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胡洪君向记者介绍。
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科学界,海藻糖有着“生命之糖”的美誉,不但热、酸的稳定性更好,还具有保鲜、保湿、抗冻、抗老化等特性,在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海藻糖最早来于海藻,但如今,海藻糖的生产却可以用玉米淀粉作为原材料。我们正是看中富锦丰富的玉米淀粉资源和完备的生产链,所以选择落户这里。”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晓宇说。
在张晓宇看来,项目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农发行的金融支持。“就拿这个液化罐来说吧,一台大罐的成本就达到46万,没有充足资金支持,我们的建设进度会大打折扣。贷款获批当日农发行就为我们及时投放了1163万元资金,这样的效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张晓宇说。
据了解,该笔贷款为全省金融领域首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国家出台“两新”政策后,为推动全省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早日落地,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设备更新改造专班,深入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并积极开辟了贷款审批“绿色通道”。
下一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将立足本省实际和职能定位,以土地赋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服务守好“大国粮仓”,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