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亚冬会赛期,正逢中国春节之际,也是哈尔滨“冰雪旅游季”人流高峰时段,美丽“冰城”在向世界展示冰雪运动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将大数据、AI视觉、数字孪生、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综合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和通信服务等方面,以创新之力为亚冬会保驾护航。其中,来自哈尔滨新区的企业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邻科)和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能达)在这场科技护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邻科智慧警车进行亚冬会多条路线、卡点区域安保
构建“空中+地面”立体化科技防护体系
海邻科作为赛事安保服务合作伙伴,依托第三代情指行平台、智慧安保指挥平台、勤务巡控平台、猎影智慧警车、车载无人机等产品,围绕常态化社会面、赛事、场馆、交通四个主要业务场景,构建起“空中+地面”立体化科技防护体系,全方位服务亚冬会综合安保工作。
据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丁福生介绍,在火炬传递过程中,搭载高精北斗融合定位服务的智慧警车作为前导车与路线上的固定、移动视频点位形成联动,并与指挥平台图上任务规划、实时警力资源融合关联,实时将全线任务情况及火炬传递现场周边视频图像回传到指挥中心,为指挥员开启工作的“临境”视角,大大提升活动过程的安保指挥效能和交通管控精度。
在开幕式期间,指挥员依托海邻科一体化安保指挥平台对要客抵离、政要会晤、各类群体进场、撤场等工作任务下达调度指令,多途径监控多任务并行,平台基于AI算法,对可能存在异常风险状况主动预警提醒,精准服务指挥决策,确保开幕式各项活动的安全进行。
赛事期间,海邻科智能警务装备与无人机配合形成“空中+地面”联防体系,依托情指行平台、勤务巡控平台、智能外呼、视图处理、数字孪生技术能力,依据各场馆每日赛事情况,动态调整DRS(场馆每日运行时刻表),实时监控各场馆、路线、驻地综合态势和任务状态,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开展风险研判,确保场馆及周边安全,保障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海邻科亚冬会安保专班工作中
“在赛事安保工作中,我们的猎影V7智慧警灯装备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实用性,在违停车辆取证、车辆稽查布控、执勤执法、警卫任务保障等场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深受好评。”丁福生说,为全面保障亚冬会的顺利举行,海邻科成立了亚冬会安保工作专班,全部入驻现场。赛事筹备期间,软、硬件核心技术团队,与相关部门一道不断打磨、优化平台产品,针对各任务场景共进行600多次实战演练,为亚冬会安保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网通信确保指令必达畅通高效
在亚冬会赛场上,信息复杂交错,保障通信的稳定与畅通是这场冰雪盛会背后的关键支撑。作为最早部署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PDT(警用数字集群)系统的城市之一,哈尔滨已经具备完善的公安专网对讲系统,用于公安民警日常勤务与应急响应。PDT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哈尔滨市提供警用数字集群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支持。在本届亚冬会上,海能达成为赛事专网通信系统的独家服务商,为赛事场馆及相关区域提供PDT通信系统及技术服务。
据悉,为确保赛事期间各场馆、驻地以及开(闭)幕式等重点区域通信畅通,哈尔滨全境投入了数万台PDT窄带终端、车台及多模终端,海能达团队先后对开(闭)幕式场馆、多个城区竞赛场馆、住地宾馆、亚布力赛区及全域重要路段沿线进行了两轮信号测试与优化。秉持“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留通信盲区”的原则,海能达完成了常规、PDT集群、公网等多种制式的信号测试,为安保终端使用提供依据。同时,对重点PDT基站进行容量估算、链路测试及升级改造,确保通信传输稳定,指令有效下达。通过巡检、扩容、优化等措施,全面提升系统能力,筑牢通信基础。
在噪音高达100多分贝的环境里,两个人即使面对面交流也很难听清,但海能达的对讲终端产品却可以实现清晰对话。“我们设备采用自研的AI降噪技术,使用深度学习模型来提取人声特征,实现了精准的人声和噪声分离的目的,比如场馆里嘈杂的观众欢呼声、发令枪声、鸣笛声,还有各种背景音乐声,都有很好的降噪效果。”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杜穆介绍,海能达的对讲机和执法记录仪等终端设备采用了耐低温技术设计,尤其是电池的续航能力,即使在-30℃的极端环境下,也能保证长时间正常工作,为安保人员提供了无后顾之忧的通信保障。
海能达技术团队针对通信保障方案进行规划与论证
为了进一步强化通信保障,海能达从亚冬会支持团队中抽调专人,与用户深入沟通系统应用策略及通信保障方案,围绕“高效指挥、安全保障、应急响应”三个维度展开工作。团队制定了通信层级划分和用组规划,对方案进行可行性与可靠性论证,并参与编制通信保障方案。在多次安保演练中,团队全程协同,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确保通信保障工作指令必达、畅通高效。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