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江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开放的同江、国际的同江”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同江市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落脚点,全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谱写了各族群众共商共建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作为边境地区,同江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责任,开创了同江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2024年,同江市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同江市委书记张大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近年来坚持“基础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带动、民族旅游拉动”的发展思路,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八岔村人均纯收入从1.61万元提高到2.85万元,从边疆渔村到“全国文明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休闲村庄”......8年间,八岔村日新月异,赫哲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也随着渔歌传遍四方。
“乌日贡”大会上与赫哲族群众交流
八岔村的巨变让同江市委市政府更加坚定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推进的决心。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持续推动“石榴籽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以新的载体、新的表达方式嵌入,各民族用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诠释着对“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
同江市将民族团结进步熔铸在以文润心中,让文化活起来,促文化火起来。无论是伊玛堪传习所的接续吟唱,还是枝叶繁盛的伊玛堪艺术团;无论是传承人、民间艺人变身网络红人,还是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次向前都蕴含着携手共进的力量,特别是同江的孩子们从小就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心里、融进血液。
与此同时,同江市抓住边境地区“边”的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文化旅游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中华民族一家亲”、中俄边境文化季等旅游精品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开启“东游之旅”;“乌日贡”大会、修恩湖冬捕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发展成同江各族人民共同的节庆;扶持建立8家非遗就业工坊,带动创业和就业8000余人;八岔渔猎体验区、街津口别亚湾水上乐园、三江口汽车营地实力“圈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1.4%。
同江市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落脚点,全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谋划产业项目104项,为“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提供项目依据和保障;拓宽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链条,八岔赫哲族乡“玉米种植+鲜食加工”“传统渔业+鱼罐头生产”等特色产业项目打出“组合牌”;粮食产量达到52.9亿斤,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见效见质;教育医疗文化高质量供给,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深度交融;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榜上有名;累计落实边民补助资金1.73亿元,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花;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同唱一首歌,同筑中国梦。赫哲族群众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译成赫哲语,各民族群众用歌声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张大伟说,未来,同江市将继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确保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交出让各民族群众生活更幸福、发展更美好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