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河农场湿地的人工巢里监测到成功上巢的东方白鹳产下2025年第一枚鸟蛋,同期保护区五九七农场长林岛湿地、红旗岭农场千鸟湖湿地等管理站也相继传来喜讯。挠力河保护区正式进入东方白鹳繁殖的新阶段。
东方白鹳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东方白鹳的伊甸园”,水草丰茂,风景如画。这是今年东方白鹳种群在保护区产的第一枚蛋,东方白鹳筑巢、产卵、孵化,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东方白鹳在挠力河湿地的繁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挠力河湿地,东方白鹳一直受到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关爱和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监控摄像头中发现东方白鹳成功产卵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湿地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管理站作为挠力河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护职责。
3月中旬,挠力河保护区迎来首批候鸟回归。其中,百余只东方白鹳陆续入住人工巢,比往年早一周左右。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鸟类。当前,世界上东方白鹳的两大主要繁殖区分别是中国三江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挠力河保护区位于中国三江平原腹地,是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繁殖栖息地。
今年,挠力河保护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搭建100多处东方白鹳人工鸟巢,保障候鸟迁徙安全。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体型较大,成年鸟类身长达1米多,它们繁殖时很难寻找到野生的鸟巢,为此,我们搭建了人工巢,让东方白鹳栖息繁殖。”挠力河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气温回升快,东方白鹳“回巢”也比往年早,在挠力河保护区下面的多个管理站,已经监测到有百余只东方白鹳陆续入住人工巢。
东方白鹳
目前,挠力河保护区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巡护巡查,运用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方式实时监测候鸟的情况。
为了给候鸟创造更好的栖息环境,挠力河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通过生态补水、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不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了对候鸟的监测和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湿地停歇、繁殖。这不仅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观赏机会,也成为当地生态研学的一大亮点。
宣传活动现场
饶河农场位于挠力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9715.33公顷,湿地对当地的空气过滤和净化,起到了调节当地气候作用。境内江河广布、湖汊纵横,湿地湖沼星罗棋布,拥有极为丰富的水域资源。
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品种和数量的候鸟陆续抵达这里,饶河农场湿地将迎来更加热闹的“候鸟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