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牡丹江市各单位、学校、市民自发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缅怀先辈、祭奠英烈。
重温誓词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强化国防教育根基,4月1日,牡丹江市西安区举行“清明祭英烈,薪火续华章”主题示范活动。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共青团西安区委员会、区教育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用“思政课堂+实践体验+仪式教育”三维模式,为广大青少年带来沉浸式红色教育,推动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情景演绎思政课
在八女投江纪念馆多功能厅,牡丹江师范学院师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还原《八女丹心照千秋》历史场景。在情景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学生们与革命先烈展开精神对话,“您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繁花似锦”的深情独白,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共鸣,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先辈们为守护国土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
参观博烈馆
牡丹江市第二十四中学举行“缅怀先烈志 共筑青春魂——清明节思政一体化主题活动”,语文、历史、政治三科教师携手同上一堂课,以“家国情怀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担当”为指引实现跨学科融合。语文课上,《赵一曼女士》文本及家书朗诵,声声入耳,东北抗联精神如涓涓细流沁入学生心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历史老师将时间轴拨回抗日战争岁月,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结合《中国近代史纲要》精准剖析抗联的卓越功勋;政治课堂上,师生热烈探讨民族精神核心,在学生心中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三科联动,为学生构建起全面立体的认知框架,筑牢思政根基。
思政活动在马骏纪念馆举行,同学们开启“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之旅。馆内,文物与影像资料铺陈出烈士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烈士雕像前,思政教师深刻剖析马骏“爱国、奋斗、奉献”的精神内涵;分组讨论中,学生们分享感悟,思索着如何把革命精神化为学习奋进之力。
3月31日,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校园回荡,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开启了“丰碑永驻家国梦 国歌同脉立新魂”主题教育活动。
“郑桂林将军率部在长城抗战中与日寇殊死搏斗,他‘不灭日寇誓不休’的呐喊穿越时空......”在云端连线的另一端,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李馆长站在郑桂林烈士的铜像前,为孩子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带领师生云端探访立新校史里的英雄。当屏幕中出现泛黄的作战地图、斑驳的史料时,少先队员们挺直腰杆,仿佛看见那位从牡丹江走出的英雄、立新实验小学的建校人郑桂林烈士正策马扬鞭,奔赴战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短片《当国歌响起......》的播放,师生们“穿越”到1933年的天津。短片生动讲述了郑桂林将军的生平与他率领部队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场景。当看到郑桂林的队伍参加了著名的长城保卫战,官兵浴血奋战,抵抗日寇,人数从23000人最后战至2000人时......当片中说到郑桂林的坚决抗战和不执行蒋介石剿共政策遭到了国民党逮捕,被害于北平,年仅44岁时......当田汉先生含泪写下“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五年级学生纪雅薇在观后感中写道:“原来国歌里的每个音符,都浸透了先烈的热血!”
“您倒下的地方,长出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少先队员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向先烈告白,“我们会把国旗擦得更亮,让国歌永远激昂!”献词结束后,全校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国旗的缓缓上升,激昂的歌声化作告慰英灵的缕缕春风,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