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龙江文物安全守护人|哈尔滨市博物馆精心守护文物安全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4-08 10:51

哈尔滨市博物馆是黑龙江省第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体的博物馆群,是东北地区体量最大的博物馆群。多年来,哈尔滨市博物馆坚持文物安全、藏品安全、人员安全、消防安全四项基本工作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守护文物安全。日前,哈尔滨市博物馆入选第二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体)”。

哈尔滨市博物馆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据介绍,哈尔滨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展厅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从事自然、历史、文物藏品的收藏、保护、展览、利用和研究工作,承担哈尔滨地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收藏、保护、利用和研究及宣传工作。哈尔滨市博物馆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消除安全隐患 守护文物安全

哈尔滨市博物馆的犹太新会堂和犹太商人索斯金故居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初,哈尔滨降雪频繁且雪量大,造成这两处单位屋顶积雪严重,最深处积雪已达50厘米,积雪过厚会造成较大覆盖压力,春季温度升高后会产生冻融危害,严重威胁文物本体安全。

哈尔滨市博物馆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克服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难,迅速组织专业清雪队伍和车辆对积雪进行了清理。为确保清雪过程不对文物造成伤害,采取了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雪。工作人员克服低温、大风、高空作业等困难,动用了吊车、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三十多名工人连续作业十余小时,将两馆屋顶积雪全部清理完毕。本次工作清理积雪多达500立方米,消除了积雪重压、冻融等安全隐患,确保了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

勘查考古发掘现场

犹太新会堂和犹太商人索斯金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本体已过百年,安全风险为一类风险等级。此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历史变迁较多,周边区域人流量大,人员较为密集复杂,易发生风险事件,整体防护能力非常不足,无法满足安全管理需要。因此,哈尔滨市博物馆申报2025年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犹太新会堂和犹太商人索斯金故居的安防、修缮工程。

制定个性化方案 保障藏品安全

哈尔滨市博物馆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104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件/套,二级文物40件/套,三级文物1316件/套。哈尔滨市博物馆根据文物的不同材质和保存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保护方案。对于珍贵的文物,采用了特殊的保管和展示方式,确保文物的安全和稳定。例如,对于易受损的纸质文物,采用了恒温恒湿的保管环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对于青铜器等金属文物,则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处理技术,防止文物的腐蚀和损坏。

为了提高文物的安全防范水平,哈尔滨市博物馆利用预防性项目资金,积极引入先进的安防技术和设备,修缮文物中心库房。在馆内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入侵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安防设施,实现了对博物馆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此外,工作人员定期对博物馆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防设施的正常运行。每月都会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文物库房、展厅、消防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开展应急消防演练

消防演练常态化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升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哈尔滨市博物馆开展常态化消防演练,每年举行两次消防演练,以确保全体工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文物安全。 

工作人员根据哈尔滨市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从火灾的预防措施到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从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到人员疏散的关键要点,都进行了细致讲解。为提高受训者应对火灾的能力,培训现场还进行了消防疏散演练。演练过程中大家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安全有序地进行撤离,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培训结束后,哈尔滨市博物馆设置应急预案,做到遇突发情况分工明确,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并排查安全隐患,真正做到防消结合,以防为主。同时,各分馆还将根据培训内容,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消防灭火演练实施方案并进行演练。

(图片和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于晓琳;编辑:王余行;审核:王枫;统筹:王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