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从环形加热炉驶出的微缩“火车”,带着炽热的火焰由远及近驶出,一根根亮红色的无缝钢管在车床上游动……从加热炉出坯、穿孔、轧管到减径工序,无缝钢管的生产全部自动完成!180无缝钢管此时的反复淬炼是为了挺进更深的油井。
火红的钢管出炉
今年以来,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钢铁)捷报频传,继首月钢铁主线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均完成任务目标,迎来新年“开门红”后,3月份,铁、钢、材、钒、热处理等主要工序均超额完成月度生产计划,其中生铁、圆坯、180钢管、片钒打破月产纪录。
开局即加速,起步即冲刺。开年以来,建龙钢铁生产车间就全面“动起来”:科学落实生产任务分解,做好重点指标日对标,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异常管控常抓不懈,保质保量大干苦干……建龙钢铁上下正紧密一心,催动生产效率日益提高。
测量数据
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更让企业鼓舞了干劲、提振了发展信心。面对市场新态势,建龙钢铁干劲十足,积极应对,加油实干。
“无缝钢管广泛应用于各类油气田。随着油井越打越深,对无缝钢管的强度韧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建龙钢铁营销处副处长周玉涛介绍,现在高钢级无缝钢管的需求更大了,企业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提高钢管品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工艺创新,在提升钢管品质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
炙热的钢坯加热炉
为此,建龙钢铁积极推动数智化转型,以工艺流程和基础管理优化为核心,通过数据赋能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车间系统建设,实现了“一键轧制”,依托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MES),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指标、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关键参数的数字化管理。当前厂区已实现工业5G信号全覆盖,正在推进高质高效、低碳环保的“5G+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024年8月,建龙钢铁获评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认定的‘黑龙江省智能工厂’,这是我们企业在打造数字化工厂,以数字技术促进智能、绿色、安全发展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周玉涛自豪地说。
刚轧制好的钢管
建龙钢铁高度注重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成立了“钢管研究所”和“钒钛研究院”,并与北科大、哈工大、东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务实科研合作,拥有各项知识产权190项,研发新钢级125个。多项创新成果获得省级和国家级重要奖项,其中,“高品质无缝钢管关键技术转化及推广”项目被授予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产销研质”四维联动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质量标杆奖”,“基于核心指标为主线的精细化管理创新”在第22届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龙钢铁始终将绿色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十四五”期间,在环保治理、循环经济方面累计投资20亿元。2024年以来,先后投资近4亿元建设“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钢铁节能减碳综合再利用”等节能环保项目,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码放整齐的钢管成品
据了解,建龙钢铁生产的无缝钢管销售覆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油田企业,已累计7年在中石油中标量、分配量排名第一,全面实现了与中国“四桶油”的直接合作。钒产业方面,目前已形成集钒钛矿采选、冶炼提钒、钒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力争到2035年形成钒铁精粉、系列钒制品、钒电池储能三大产业板块,其中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钒电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4.5GWh以上,为黑龙江省钒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提供支撑。
“建龙钢铁将继续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为构建现代化钢铁产业体系再作新贡献。”建龙钢铁总经理王忠英表示,面对复杂的钢铁行业环境,建龙钢铁将全面推动产业技术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由传统螺纹钢、普管为主的单一化模式,调整为“以钒产品深加工、高钢级无缝钢管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多元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向“新”而行,向“优”而进,向“高”而攀!新的一年,建龙钢铁再次集结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高端无缝钢管市场布局,提高钒系统冶炼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融入国际和行业新发展格局,书写龙江钢铁行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