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选送的朝鲜族传统舞蹈《簸箕舞》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的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艺术表演类全国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两项重磅荣誉。18日,记者来到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采访了主创团队与参与学生。
《簸箕舞》展演现场
下午2点45分,正是孩子们的下午大课间时间,舞蹈教室里,音乐老师朴吉兰正带着十几个孩子排练关于反对欺凌霸凌的舞蹈《雪崩》,孩子们将欺凌与被欺凌,需要同学帮助的情景演绎得非常到位,很难想象这么一场舞蹈是一群中学生仅排练了两周的成果。孩子们能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得益于朴老师对于孩子们舞蹈爱好的支持,她曾深造过朝鲜族舞蹈,还热爱爵士舞,最近学习的《雪崩》舞蹈是街舞风格,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舞蹈造型
“咱们学校是朝鲜族和汉族融合学校,五育融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育人理念,作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持续构建‘美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以国家非遗传承为特色的美育课程。”副校长全京花自豪地说,学校系统开发了朝鲜族四物乐演奏选修课;创新搭建跨国美育平台,承办“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中俄青少年艺术展演;创新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组织学生学习朝鲜族花甲礼相关礼仪等。“数据显示,舞蹈队成员学业优良率达90%,印证了美育与智育的相得益彰。”全京花说。
朴老师正在指导学生
在学校艺术节上,获奖的《簸箕舞》还要拿出来展演,孩子们利用大课间抓紧练习。旋转、走位、跑动,整个舞蹈编排节奏紧凑,队形变换复杂,孩子们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很鼓舞人。该舞蹈是牡丹江市朝鲜族艺术馆老馆长孙京洙创编的,由朝鲜族艺术馆李静老师辅导,朴吉兰老师进行改编而成。据介绍,《簸箕舞》作为朝鲜族传统舞蹈,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舞蹈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其“一箕一粟总关情”的文化内核,在保留传统“颠簸箕”“旋簸箕”“叠簸箕”等经典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现代编舞语汇。舞蹈以14名学生手持簸箕为视觉主体,通过“春播·希望”“夏耘·欢歌”“秋收·丰庆”三个篇章,将朝鲜族人民“粒米成箩”的勤劳智慧、“击箕而歌”的乐观豁达,以及“五谷归仓”的感恩敬畏演绎得淋漓尽致。舞蹈中簸箕从劳动工具升华为文化符号,孩子们用身体语言讲述着“汗滴落地生金穗”的民族故事。
参演学生高二二班方新慧表示:“黑龙江是全国第一大粮仓,我们要通过服饰、簸箕来表现出朝鲜族热爱劳动及对丰收的喜悦。”“我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我们在舞蹈中读懂祖先的智慧,这份坚持也磨炼了文化课学习的韧性。”高二一班洪美晶说。
学校带队老师李明珠对此次活动也感慨颇多:“我无比自豪地见证了孩子们从刻苦训练到荣耀登顶的全过程。备赛期间,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高强度排练,即便带病也咬牙坚持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这份坚韧令人动容。在哈尔滨的舞台上,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默契的配合和从容的台风,将作品完美诠释,团队成员间自发补妆、互相鼓劲的温暖瞬间,更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份沉甸甸的全国一等奖,不仅是对孩子们艺术素养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们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勋章。感谢学校的全力支持、家长的信任配合,让我们共同成就了这场闪耀全国舞台的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