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黑土,绿染兴安,又是一年植树黄金期,龙江大地由南到北次第铺绿。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提质增绿、兴业富林、利民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
提质:高质量建设“三北”工程 夯实生态本底
时下,走入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农户们忙碌于田间地头积极备耕,黝黝黑土释放活力,呼唤种苗入驻。农田两侧,一排排整齐高大的防护林在春风中飒飒作响,展现着“农田卫士”的傲然身姿。
“如若没有这些防护林,别说种地打粮了,现在还是黄沙漫天,出门都要戴纱巾头套呢!”农户孙利海感慨地说。“三北”工程为拜泉人民带来的生态红利,可谓几代人有目共睹。
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属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片区,1978年时,拜泉县森林覆盖率只有3.7%,粮食亩产不足百斤。自“三北”工程开展以来,拜泉县高质量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探索构建针阔混交、乔灌一体、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的特色防护林体系,在丘陵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平原区营造农田防护“接班林”,边伐边造、建设高效针阔复合林带。
齐齐哈尔市农田防护林
据介绍,“三北”工程建设以来,拜泉县共建设防护林11043条,农田林网10629个,接班林11000条,农田林网化率达到100%。拜泉县不仅率先成为全国平原地区人工造林百万亩县份,还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
昔日荒山秃岭风剥地,今朝绿树成荫粮满仓。拜泉县只是我省高质量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实践中的生动一笔。自1978 年至今,经过5个工程期的建设,我省植被生态质量持续转好,生态状况显著改变、生态面貌大为改观,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遏制,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庇护。据全省第四次至第六次连续三次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减少8.02万公顷,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0.02%,林草植被持续增加。
当前,“三北”六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2025年全省国土绿化任务90万亩,龙江大地将有更多地方提质披绿,夯实生态本底,厚植绿色底色,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农田防护林
兴业:创新“两山”转化路径 做强林草产业经济
东宁黑木耳、穆棱沙棘、海林猴头菇、林口黄芪……走进牡丹江,处处皆是宝。坐拥生态“聚宝盆”,如何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将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牡丹江交上了一张“绿海掘金”的兴业答卷。
在顶层设计上,牡丹江市认真拆解省级工作部署,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出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6)》。品牌引领上,借力“九珍十八品”省级林业区域公用品牌,46款产品入选并实现溢价销售。通过“哈洽会”、抖音直播等平台拓展市场,年均助企增收超5000万元。沙棘、椴树蜜、木耳等产品借品牌效应打入国际供应链。品牌创新上,牡丹江市注重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全市培育30余家森林食品企业。穆棱沙棘制成冻干粉、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黑木耳衍生出即食食品、罐头等数十种商品,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
蓝莓
牡丹江只是龙江绿水青山的小小一角,大兴安岭蓝莓、伊春红松籽、勃利蓝靛果、鸡西刺五加、龙江白桦树汁……自这片黑土产出的森林瑰宝数不胜数。
近年来,我省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推进林菌、林药、林果、林菜、林下养殖等林下产业发展,大力打造桦树汁、刺五加等特色支柱产业。目前“九珍十八品”已囊括全省129家企业的307款优质产品。2024年带动入选企业实现总营收52.2亿元。2024年全省森林食品产业产值实现853亿元,增长6%。
黑木耳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九珍十八品”标准体系建设,落实“九珍十八品”质量标准3年规划,加快推进全省森林食品从生产源头、到运输、贮存等全过程标准体系建设,探索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全省森林食品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性长久公信力,向“打造中国森林食品第一公益品牌”的目标不断迈进。
利民:全民共建共享 共筑美丽家园
“这已经是我第3年来参加植树活动了,一想到这里未来会是一片绿荫,就格外有成就感。”日前,1600多名大庆市民齐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马沙坨封育修复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将3000多棵樟子松植入黑土。
“通过互联网捐资也能履行义务植树责任,还能领到电子证书!”没有时间前往植树现场的大庆市民赵明明则通过黑龙江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的绿化捐资尽责项目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大庆义务植树现场
如今,在全省各地的城市公园、小区庭院、道路两旁,皆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带来的惬意与美好。“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也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省累计参与义务植树1600多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6200多万株(含折算)。同时,我省积极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宽义务植树尽责渠道。2025年设立春季义务植树点311个,通过黑龙江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310个劳动尽责项目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认责意愿。
随着气候日渐升温,森林康养旅游的热度也逐渐上升。走入“林都”伊春,入目是碧绿的重峦叠嶂,耳边是清脆的鸟鸣,随风送来空气都带着一股自然的甘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九峰山养心谷、金林区金山鹿苑……无数隐藏在森林中的美景圣地早已登录各大旅游app的推荐首页,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伊春市溪水国家森林公园
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背后的努力。近年来,伊春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展现“森态旅居,康养福地”城市新形象,用康养旅游吸引人们对于森林的关注度,激活绿水青山的经济效能。
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美起来”,黑龙江的绿色发展实践印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道。站在新起点,黑龙江正以“绿”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