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国际日|哈尔滨成功首演交响曲《文明颂》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6-10 11:16

今年6月10日是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6月10日19时,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交响曲《文明颂》在哈尔滨音乐厅奏响,为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献上一份独特的音乐贺礼。

《文明颂》首演现场

当晚,哈尔滨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满怀期待地等待这场音乐盛宴的开场。舞台上,交响乐团的乐手们身着整齐的服装,专注地调试乐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19时,演出正式开始。序曲的音符缓缓流淌而出,拉开交响曲《文明颂》的宏大序幕。交响曲《文明颂》由序曲加5个乐章和尾声组成,分别为“交融互鉴 多元共生”“筚路蓝缕 走向文明”“仁风寰宇 和鸣四海”“厚德载物 地久天长”“涅槃重生 大道同行”。音乐中既有古典的典雅,亦有浪漫的抒情;既有来自远古民族的古韵,亦有现代社会的激情与张力。时而沉思,时而激情,时而窃窃私语、如泣如诉,时而大气磅礴、排山倒海。音乐将东西方古今各种素材相融,体现不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的交往、交流、对话、互鉴及互通互融。

激情指挥

“这个题材哈尔滨市委宣传部抓得非常好,文明贯穿人类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展望前景。这个题材着眼全人类,视野开阔,格局很大。”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王宁这样解读交响曲《文明颂》。这部作品以音符为桥梁,让不同文明的光芒在交流互鉴中交相辉映,从中汲取智慧,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在《文明颂》的旋律里,传递着消弭隔阂、以拥抱代替征服的美好愿景,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人性与爱,倡导人们以包容的胸怀接纳文化差异,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中共同描绘人类文明共生的绚丽画卷。

余音绕梁

王宁介绍,《文明颂》5个乐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第一乐章融合了国内外各民族古典、古老的音乐元素,包括中国、西方以及南亚等地的民间特色音乐,主要表现“共生”的内涵;第二乐章聚焦文明与野蛮的抗争,诠释文明战胜野蛮是实现和平的关键;第三乐章采用女声独唱形式,展现人类与自我、与上苍的深刻对话,传递爱是人类未来希望的核心思想;第四乐章饱含深情地呼唤和平,祈愿安宁永驻人间;第五乐章回溯人类历经艰难险阻建立和平秩序的历程,展望天下大同、携手共进的美好未来。王宁感慨,作品在“文明对话国际日”首演意义非凡,应向全球推广,进一步促进国际间文明对话。据悉,《文明颂》后续计划在深圳、澳门等地演出,将通过音乐语言,向大众讲述人类文明故事,持续扩大作品影响力。

倾情演唱

“乐团演奏现代作品进入状态快,对古典到现代各类作品适应能力强,表现十分出色。”谈及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数次合作经历,王宁肯定哈尔滨交响乐团的表现,称其在全国名列前茅。

沉醉其中

“这部作品堪称伟大。作为全球首演,既无范本参考也无网络音频依据,从演唱角度而言,作品极具挑战性,大幅度的长乐句要求歌手具备极强的气息控制能力,需以平稳均匀的频率完成,十分考验声乐演员功底。同时,其他声部与乐器的演奏也充满技术难度,乐器种类丰富且变化多样,是一部不简单的佳作。”女高音歌唱家周旎评价《文明颂》。“这是我第一次来哈尔滨,这里气候宜人,我从深圳炎热的天气中来到这里,顿感凉爽,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周旎许下约定,冰雪季她会再来哈尔滨,体验冰天雪地的独特感觉。

“作为《文明颂》首创、首演、首唱的参与者,大家心情激动。”哈尔滨音协(博发)合唱团团长兼指挥刘宁希望通过此次演出,为世界和平与友谊贡献力量,也期盼全世界人民能团结友爱、和平共处。

记者:刘莉 李爱民;摄影:李鹏举;视频:李鹏举;编辑:陈思雨;审核:王雪梅;统筹:王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