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访谈|宫镇江:转型升级 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8-15 07:27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双鸭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双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宫镇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鸭山市在过去的五年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作出了双鸭山贡献。

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双鸭山市树立“依靠煤、不唯煤、超越煤”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推动产业多元发展、产业能级扩张、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让老树发出新枝。同时,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积极谋划建设一批石墨新材料、钒资源开发利用、腐殖酸深加工、综合储能等未来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形成年产4000万吨煤炭、260万吨煤化工、70万吨无缝钢管、25.5万吨石墨精矿粉和1万吨五氧化二钒、5500吨钒氮合金的生产能力,电力总装机达到360万千瓦。

注重强基固本,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开展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深化垦地合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98万亩,建设垦地合作示范基地122.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430万亩,粮食产能达到140亿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3%。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30个。

实施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内生动能。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双鸭山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三年计划和“企业之光”科技创新行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助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全市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户。

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加大“四减两公开”力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五年新增经营主体8万余户。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服务促进消费”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银企融资对接质效,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存贷比保持全省前3位。同时,以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节点城市为载体,加快构建“一核四基地”对外开放格局,五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30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推出“生态总长制”,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6%以上,6个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即将建设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连续五年全省考核优秀。

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双鸭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改造老旧小区221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83所。新建两个急救分站,搭建起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重症救治“三位一体”救治体系。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群众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大幅下降。探索建立了“2+6+2”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个。

制作:王淼;记者:潘宏宇;审核:王雪梅;统筹:王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