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乌伦古湖畔奏响四季欢歌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9-08 11:24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戈壁与草原之间。这里不仅有“一半海水,一半雅丹”的地质奇观,更有271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23种冷水鱼畅游湖中。近年来,福海县以生态保护为基、文旅融合为翼,让这片土地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绘就了“游客得体验、群众得实惠、县域得发展”的美好图景。

海上魔鬼城

“绵延十余里的雅丹群呈南北走向,平均垂直高度20-40米,由上亿年河湖沉积物经长期风蚀水蚀雕琢而成,既有宫殿、雄狮、神龟、吉象等惟妙惟肖的造型,也有九大特色峡谷错落分布。每当狂风掠过沟壑,会发出如‘鬼哭狼嚎’般的声响,‘魔鬼城’由此得名;而夏季夕阳西下时,金色阳光洒满湖面,雅丹倒影与碧水交融,翻转照片竟如镜像异世界,兼具苍茫与灵动之美。”在乌伦古湖海上魔鬼城景区,负责人李宁指着绵延十余里的雅丹地貌,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海上魔鬼城总面积达270平方公里,依托的乌伦古湖规模相当于香港与澳门陆地面积之和,还是新疆第二大渔业基地。

金沙滩

生态是福海县的“金字招牌”。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刘泊拿出一组数据:“经过持续保护,湿地公园现有鸟类27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像黑鹳、白头硬尾鸭都在这里栖息;鱼类23种,冷水鱼以鲜嫩口感闻名。2024年,公园还成功入选候鸟迁飞通道名录。”

为守护这份生态财富,福海县已投入1.8亿元实施11个生态项目,通过“世界湿地日”等活动推动保护知识“五进”,让“全面保护、科学修复”的理念深入人心。每年4月,上百种候鸟飞抵此处,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种群从7只增至近200只,“海鸥与骆驼同框”的画面成为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

生态红利正通过文旅融合不断释放。“我们聚焦‘旅游+、+旅游’,打造了‘夏戏水,冬琢冰,春秋两季看转场’的四季旅游格局。”福海县文旅局副局长朱艳阳介绍,2025年1月至8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68.79%,游客总花费41.29亿元,同比增长70.25%。

冬季的福海,因冬捕文化旅游节热闹非凡。自2005年起,这一盛会已举办十八届,成为西北最具马背民族韵味的冬季活动。“寒冬时节,湖面冰层厚达50厘米,渔工们用冰制凸透镜采集圣火,举行‘祭湖·醒网’仪式,祈求丰收。大拉网出鱼时,‘万鱼跃冰’的景象特别壮观,最重的头鱼曾拍出42.8888万元高价。”李宁说,游客还能体验雪地摩托、品尝鱼羊鲜汤,感受古老渔猎文化的魅力。

夏日的乌伦古湖,则是戏水消暑的天堂。在乌伦古湖金沙滩,1.2公里的天然沙滩上,游客或乘摩托艇驰骋湖面,或在浅滩陪孩子戏水。“我们打造了粉红沙滩、夕阳观景等网红打卡点,还新增了星空房、沙滩骑马等项目,门票全免,1/3摊位供当地农牧民经营。”金沙滩景区负责人周振华介绍,景区新建的3000车位停车场、母婴室、医疗站,让服务更贴心。夜晚,沙滩舞台上,民谣弹唱、古筝演奏轮番上演,非遗打铁花与电音节碰撞出别样火花,形成“白天玩水、夜晚狂欢”的全时段体验。

如今的福海县,文旅融合的触角不断延伸。朱艳阳表示:“我们推进体旅融合,承办‘冰雪丝路 中国雪都’国际赛事、自治区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推进农旅融合,举办沙尔布拉克草原运动会,融入摇滚、DJ元素;推进交旅融合,建成40公里吉力湖环湖公路,串联起周边旅游资源。”同时,金丝玉拍卖会、特色赶冬集等活动,让文旅产业与地方经济深度绑定,实现了“拉动经济和产品推介双丰收”。

记者:孙铭阳;摄影:孙铭阳;视频:孙铭阳;编辑:王佳琦;审核:王雪梅;统筹:张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