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想叫我们趴在地上,我们就一定要飞上天!”79年前,东北老航校的前辈们筚路蓝缕,没有航材,就踏破铁鞋千里寻觅;没有教材,教员们就边编边教,创造了人推火车、马拉飞机等一个个世界航空“奇迹”。这些“奇迹”是怎么产生的?
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雕塑
11日下午,“热血国魂·龙江行”采风团一行走进位于牡丹江市的东北老航校,从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献实物、一个个逼真的沙盘模型铺展开的人民空军起飞奋飞的历史画卷中寻找答案。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代号为“三一部队”,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北老航校。一个月后,学校搬迁至牡丹江海浪机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我党高瞻远瞩,早在1924年就把追梦的目光投向了高远的天空。”讲解员介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到三年的情况下,就积极选派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广东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
参观气象台展陈
“当时广东航校第一期招生10人,其中有4名党员、5名进步青年,第二期又选派了6名党员学习航空技术,曾在广东航校学习过的常乾坤、唐铎等,后来都成为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的先驱。”讲解员说。
“空军自诞生之日起就靠天吃饭,气象保障对飞行训练来说不可或缺,只有充分掌握天气情况,才能降低风险、保证飞行安全。”讲解员介绍说。
参观战斗机模型
在前身为空军历史上首批组建、首个开始观测记录的气象台,记者看到了被战友们称为“镇台之宝”的人民空军历史上首本气象观测记录簿。1949年7月1日,气象台首任台长陈桂荣郑重地在日军遗留的观测记录簿“记事”一栏上写下“本台今日开始观测”,至此,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时期、人民空军历史上首本气象观测记录簿诞生了。在随后的70余年里,气象台一代代官兵连续累计记录留存了定时地面观测记录、天气图分析资料、测风测雨和空中探测资料等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共计110余种、5800余册,是全空军气象台中保存各类资料种类最多、数量最大、记录年代最长的台站。
展陈中心一角
东北老航校旧址群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空军某部营区,2019年成为首个被国家保护的老航校旧址和首个冠以“人民空军”属性的国宝级文物,2021年被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东北老航校旧址群是牡丹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红色胜地、教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