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万商云集。11月4日,一场以“共建向北开放新高地、共享跨境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黑河跨境产业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企业、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中俄关系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黑河这一“向北开放”的战略平台,实现跨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介会现场
优势叠加 黑河站上开放前沿
“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黑河市经济合作促进局局长姬威在推介中如此介绍。作为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不仅在地理上处于中俄交流的“第一站”,更在政策层面享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兴边富民试点市等多重国家战略支持。

黑河区位优势独特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公路大桥通车、跨境索道加快建设、互市贸易数字化平台上线,黑河逐步构建起“公路+水运+索道+邮路”的立体化跨境通道体系。特别是在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后,黑河跨境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黑河接待游客140.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4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55%。

黑河自贸片区互市贸易产业园
“我们不仅是通道,更是平台。”黑河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其军说,黑河自贸片区依托“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模式,推动边民从“参与者”升级为“受益者”,并通过“一平台三市场”数字化体系,实现全流程监管与服务。目前,占地6.3万平方米的互市贸易产业园已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储与综合服务,成为推动边境贸易从“过路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
生态共融 投资合作落地生根
推介会上,多家在黑河成功落地的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黑河龙飞投资集团作为国有平台公司,以“兴边富民”为使命,推动建设了公路、水运双互市贸易交易点及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其打造的数字化赋能实验室,已完成全省首单测试,推动互市贸易从“人货通关”向“数字赋能”跨越。黑河龙飞投资集团董事长万伟表示:“我们不仅要建场地,更要建生态。通过资金支持、运营培训、政策对接,让边民合作社真正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

黑河市特色产品区
黑尊牛产业集团打造了以安格斯肉牛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闭环。从种源引进、智慧养殖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黑尊牛不仅成为黑龙江省唯一拥有绿色食品认证的安格斯牛全产业链企业,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带动千余农户增收。品牌总监武晓云在发言中感慨:“黑河不仅有极寒生态,更有极暖服务。我们从‘有’到‘优’,离不开这里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
黑龙江浔然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经历更是“黑河速度”的生动体现。企业代表孟凡佳表示,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正是爱辉区领导“十余次上门邀请”和“围着项目转、追着问题办”的服务精神,让他们决心“一路向北”。如今,企业已启动第二轮投资,计划设立2000万元产业基金,孵化20个本地品牌,推动“黑河冷水鱼”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前景广阔 共绘向北开放新蓝图
随着中俄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深入推进,黑河在能源资源、农产品加工、跨境物流等领域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在能源领域,黑河已建成3条跨境输电线路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进口俄电能力达80亿度。自贸片区正推动俄电园区绿能替换,提出总投资66.7亿元的风电建设方案,目标将企业综合用电价格降至0.3897元/千瓦时左右,为硅基、硼基、铝基新材料产业提供能源保障。

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黑河公路口岸已于2025年2月正式获批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优质肉类、冷水鱼资源,黑河提出打造“东北亚核心枢纽”,推动肉类制品精深加工、冷冻调理食品、冰鲜水产品高值化加工等项目建设。黑河海关关员吕鹏在政策宣讲中特别提醒企业:“要关注商品准入、标签合规、冷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用好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实现降本增效。”

黑河自贸片区综合性监管场地
而在跨境交通与人文交流方面,世界首条跨境跨江索道——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索道预计于2026年5月试运营。项目全长976米,单程仅需2.5分钟,年运输能力达260万人次,将形成“人流走索道、物流走陆路”的立体交通格局,助力构建中俄“半小时经济圈”。
从互市贸易的数字化赋能,到全产业链的闭环构建,再到跨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黑河,曾是中国版图上的“边境节点”,如今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平台基础、创新的政策机制,成为中俄合作乃至东北亚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
“这里不只有政策,更有温度;不只有机遇,更有诚意。”站在向北开放的新起点,黑河正以更加自信、开放、务实的姿态,邀请全球企业家共绘跨境合作新篇章。
(图片由黑河市经济合作促进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