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志市出发,去往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的路特别平坦。下了国道,踩在厚厚的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像一首新春进行曲。
大年初三,龙王庙村洋溢着欢度春节的喜庆氛围: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红彤彤的春联,门口雪堆里插着或粉色或红色的腊梅花,大红灯笼悬在半空中,炊烟袅袅升起,飘散进云雾里。
杨春贵家大门口
村民杨春贵家的小院就在路边,一大堆水稻规整地码在院中央,“去年种了两个品种,稻花香2号都卖了,这个品种的价格价还没上来,打算留一留,看看能不能多卖点儿钱。”穿着红色上衣的杨春贵,满面春风。他的家宽敞明亮,火炕、地暖、室内卫生间一应俱全。
谁能想到2023年,他家还是另一番景象:受台风影响,洪水冲进村庄,大水从前窗口进,从后窗户出,洪水过后家里一片狼藉。
“当时也不知道该咋办,好在党和政府的救灾队伍来了,帮着我们修整房屋、重建家园,在入冬前就住上了暖屋子。去年村里又给我们免费安装了钢化玻璃的‘阳光房’,外墙增加了保温层,更换了保温房盖,现在冬天屋里更暖和了。”杨春贵感慨地说。
杨春贵家屋内
龙王庙村第一书记刘力嘉介绍,“为了提高村民住房冬季取暖效率,2024年我们全村新建房、改造房外面都做上了阳光房,墙体也加上了保温板。乡亲们都说,大冬天坐在屋里都冒汗,这感觉一点儿都不比在城里住楼差。”此外,全村硬化街路2980米,修筑石砌边沟2150米,新建铁艺栅栏3000米……温暖的屋子、整洁的村貌、幸福的笑脸,见证着龙王庙村乡亲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杨春贵在一旁激动地说:“总书记总是惦念着我们,我们也要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了!”
“去年大女儿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读中学的小女儿成绩也不用操心,地里的粮食也是大丰收!”这是去年杨春贵心中惦记的三件大事,也是如今他笑着说出的三件幸福事。
龙王庙村全景
在种地方面,“老把式”杨春贵带着流转的200多亩地,加入了龙王庙村“两委”牵头成立的尚志市龙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另外30户村民一同成为首批入社的社员。
“成立合作社就是要带领农户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新路子,目前合作社已经吸纳了100多户农户。”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郭洪友说。
从去年开始,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杨春贵的部分耕地率先完成了“小池变大池”的格田化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以后,水渠占地面积减少了,耕地面积增多了,粮食产量也将随之提升。”杨春贵说。据了解,全部完成改造后,每亩耕地将增产约18公斤、实现综合增效110元。
智慧农业园区里的监测设备
此外,合作社抢抓黑龙江省发展定制农业的机遇,与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设智慧农业园区,构建以气象站、虫情测报仪、土壤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仪等为支撑的田间物联网,实现智慧化管理。“我们利用智能农业平台能实时掌握田间情况,依托大数据进行精准的田间管理。合作社还通过精选种肥、统一标准、生态种植等一系列举措,保证我们种出来的大米品质。”郭洪友说。
“春节前,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来收购大米,每斤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2元,我一共卖了20多万元。”杨春贵拿起窗台上的一盒大米,“这就是我们村种出来的龙王庙品牌大米。”
杨春贵展示龙王庙品牌大米
2024年11月,在东北三省一区国资国企协同发展联席会议上,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带着龙王庙大米产品进行推介,凭借优秀的品质,一经亮相就受到关注、获得好评,并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龙王庙村第一书记刘力嘉表示,龙王庙村将持续壮大乡村主导产业,聚力发展稻米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小米粒”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从杨春贵家出来时,阳光洒在大门上,对联上的金字闪闪发光。“合家欢乐迎富贵 满堂和顺庆平安 ”,这不仅是杨春贵一家对新年的真挚期许,也是整个龙王庙村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