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硬核科技”按下成果转化“加速键”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2-17 05:25

位于大庆高新区化工园区内的化工原料工业管廊项目中,一条深埋地下的管线不简单,因为它身旁“依偎”着一根光纤,这根光纤连接着主机及监控室,共同形成了“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系统”。

该系统就是全方位保障管线安全的“大管家”,如管线周围施工、挖掘等危及管线等情况出现时,系统会立即警示,以此避免挖断、泄漏等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生产及管理人员对生产情况的实时掌握。

而这,只是大庆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加快建设“一区一圈”为牵动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聚焦打造“原始创新、概念验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条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生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系统”从开发到应用,全都是由大庆东油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该公司成立于去年4月底,是由东北石油大学和黑龙江芯每达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核心业务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软硬件研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系统’是一套长距离、分布式、可精确定位的振动监测系统,可应用于油气管道、通信线路、机场、桥梁等重要设备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和定位。”大庆东油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涛说,目前,公司的科研人员仍在继续开发其他产品,助力大庆市科技领域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高新区整合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组建校企院企联盟,鼓励支持区内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先后推动多维时空、溢泰半导体等16家企业与东北石油大学等驻庆高校联合成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应用。

“我们还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说,赫益乳业引入八一农大科研成果,落地建设免疫球蛋白及功能性固态乳制品加工项目,目前项目已落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汉维长垣与哈工大联合建设高温高压玻璃钢管道技术开发项目,目前产品已现场试验,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

黑龙江洺棣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与大学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公司主要科研团队均来自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服务于油田企业。“我们专注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模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黑龙江洺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说,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很广泛,如城市数字化、供水、供电等均可应用其中。

与东北石油大学共建大庆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成立东油数智、安瑞琪新材料等9家企业;支持东北石油大学智能钻采装备中试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北京六合伟业、大庆长垣签订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合作协议,引进智能钻采装备方向科研团队3个,新成立公司5家;支持东北石油大学加快建设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签订横向科研合同154项、合同额10871万元,签订专利转化合同17项、合同额392万元——这些全都是高新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转化的成果。

高新区结合创新发展实际,制定实施《大庆高新区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对实施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各类主体进行补贴奖励,累计投入资金3800万元,在资质认证、成果转化、公共平台、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300余家企业补贴,大大地促进了骨干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来看一组数据,去年全年,高新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0项,生成企业21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827项,成交额14.04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高标准推进“一区一圈”建设,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

(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