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黑土地渐次解冻。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随处可见农户们抢抓农时的忙碌身影,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截至2月末,大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备春耕贷款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5%,支持农户等涉农经营主体3万余户。
主动对接,金融机构“找”农户
“农商银行的贷款真是‘及时雨’啊,今年我家的蔬菜大棚一定能有个好收成。”家住林甸县四季青镇的王鑫高兴地对记者说。王鑫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从事种植行业多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他的自有资金出现了短缺。林甸农商银行在梳理“两个优先”清单时,发现了王鑫的融资需求,在主动对接并综合研判生产经营情况后,为其发放了一笔600万元的规模种植户贷款,有效保障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据了解,截至2月末,大庆市金融机构累计向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备春耕贷款13.5亿元、同比增长40.9%。
相关部门进行农资检查
数据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精准施策”。为做好银行与农户、涉农企业顺利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积极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梳理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指导金融机构在融资环节做到“两个优先”,即优先发放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贷款;优先支持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抢抓农时,金融服务“零距离”
“农时不等人,我们得做好准备啊。”让胡路区星火牧场种植户倪士学说,眼下正是施肥的时候,需要资金购买肥料。正在倪士学为资金来源发愁时,大庆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了。
经过简单操作流程后,倪士学当即贷出了今年种地所需资金。他说:“银行上门给农户办贷款,太方便了,资金及时到位,保证春耕,相信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从过去的农民出门到银行大厅跑贷款,到现在的银行工作人员走进村屯上门为农民办贷款,让农民少跑腿,及时解决了备耕资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中
“金融支持春耕备耕,要顺应农时、提早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指导全市金融机构提早拟定备春耕金融支持方案,推动银行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掌握辖内农业生产动态和融资需求,发挥各自网点优势和业务优势,保障备春耕信贷资金供给充足,为春耕生产施足金融“底肥”。积极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推动建设的141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作用,以行政村为单位梳理融资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全面统筹掌握春耕生产融资进度。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不断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年初以来,累计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1.95亿元,支持农户和涉农企业978户。指导民生银行大庆分行、广发银行大庆分行充分运用再贴现低成本资金,推出“乡村e贷”“农贷通”等“再贴现+”信贷产品,支持农户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上述两款产品已投放备春耕贷款6318.5万元,支持涉农主体224户。
创新产品,“金融活水”畅流田间
为满足不同农业主体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不断拓宽抵押物范围,有效盘活农村资产。针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融资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办“两权”抵押贷款、粮食及农副产品存货抵押贷款、粮食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型农贷产品。目前,辖内金融机构已创新推出“种植快贷”“交农易贷”“阳光惠农贷”“惠农E贷”等24种备春耕金融产品,创新型农贷产品已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9万笔、28.8亿元。
同时,针对备春耕信贷需求广、时间紧、季节性强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开辟备春耕生产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提供快速办理、快速审批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肇源农商银行将农户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各乡镇支行,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有效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客户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农户反馈意见。建设银行大庆分行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户信用状况,建立了白名单授信制度,对白名单内的农户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并为暂时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农户提供无还本续贷等金融服务,有效满足涉农主体金融需求。
(图片、视频由大庆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