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您好,我们班级同学经过信息遴选,大多数同学对操场游乐设施不健全问题很在意,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近日,牡丹江市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推出“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63所中小学已开展活动百余场次,累计参与学生超2000人次,收集有效建议1034条,架起学生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连心桥”,畅通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渠道,推动教育服务优化升级,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与书记、校长面对面
多元形式搭建对话平台,聚焦热点回应关切
活动通过“定期座谈+专项调研+云端互动”模式,围绕学生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在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座谈会上,高一学生代表提出“每日上学,校门口播放相应歌曲”的建议,学校学生处联合各学年开展入校歌曲征集活动,形成入校歌曲库,并定期进行更新播放,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高二学生代表反映“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开放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寻求帮助的需求”等问题,学校心理教研室专门增加课间和周末心理教师值班,延长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同时及时公布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电话等倾诉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这些举措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有效提升了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一中党委书记刘富强表示:“学生的声音是我们改进工作的方向。通过这样多元的对话平台,我们能够迅速响应学生的关切,让校园更加人性化、有温度。”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针对“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课后服务需求,牡丹江市实验中学的学生提出了诸多提议,学校积极采纳学生建议,以“大单元整合+跨学科联动”为轴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2+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学生不仅在各级艺术展演、科技竞赛、体育赛事中屡创佳绩,更在多元实践中实现成长。学生纷纷表示:“现在课后服务不仅能学习写软笔、素描,还能动手进行各种实验操作,这样的课后服务每周都很期待!”
小提案撬动大变革,校园焕发新活力
活动注重将“金点子”转化为“实举措”。立新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潘泓洋提出:在操场绘制游戏地图,绘制色彩鲜艳的跳房子方格,每个格子里可以配上有趣的数字或字母;再设计充满趣味的安全教育迷宫,在迷宫路线中设置地震、消防等安全知识问答标识,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
体验运动地图的学生
校方立即联合美术教师团队精心规划设计,仅用两周便在两校区打造出占地600平方米,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智慧运动乐园,色彩斑斓的游戏地图与绿色草坪相映成趣,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长张文卓感慨:“孩子们用童真视角提出充满创意的建议,让校园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自由探索的乐园。”
东宁市绥阳中学八年级学生王籽娇提出“缤纷校园活动,点亮学子时光”,教师代表李岩提出“拓展乡土实践,丰蕴项目学习”,家长代表胥洪伟提出“强塑心育港湾,开展咨询护航”的建议,校领导现场采纳建议,学校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打造出“乡土红蕴”迷你微剧场、“本草青囊社”中草药乡土劳动项目化研习课堂和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化指导中心。穆棱市民主小学五年级学生提出在阅读节中举行“跳蚤图书市集”的创意,校方迅速响应,精心筹备。活动当天,校园操场变身热闹的图书交易场,学生们带着精心整理的书籍参与其中。
学生在跳蚤市场换书
长效机制护航成长,智慧赋能教育未来
“我们的问题得到重视,学校立即行动,让我们更有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个活动让我们和学校拉近了距离,现在同学聚在一起探讨的不光是学习、游戏、旅游,更多的是探讨对学校发生的事有什么好提案和解决方案,也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的同学说,他感受到了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发生的变化。
“各校广泛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面临的挑战,确保学生提案能够得到实际执行,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系统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牡丹江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后续将建立年度“蓝皮书”制度并聘任“青少年观察员”,汇编优秀教育提案案例,分析教育治理大数据,进一步推动学生智慧转化为政策参考。
下一步,牡丹江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活动,扩大覆盖面,基于各学校开展的“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交流活动,开展“我与局长面对面”交流活动,将学生意见纳入教育决策流程,期待通过真诚的对话,让教育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让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新时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