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联袂哈响演绎“蓝色交响”,孔祥东:想为哈尔滨打造专属旋律
龙头新闻·生活报 2025-02-15 04:30

去年“庆十一” 中外经典音乐会上,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与百年“哈响”演奏家们首次合作,携手带来的《红旗颂》《黄河》两部经典作品让许多乐迷意犹未尽。2月14日晚,孔祥东受邀再次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强强联合,在哈尔滨音乐厅为乐迷朋友们带来一场震撼灵魂的音乐盛宴——“亚冬的蓝色狂想交响音乐会”。

演出前,接受生活报独家采访时,孔祥东坦言:“短短4个月能够和一个乐队两次合作是罕见的,这充分体现了哈尔滨交响乐团对我的厚爱。”同时他透露计划打造一首属于哈尔滨的钢琴和乐队的作品,来表达他对哈尔滨的热爱和敬意。343.jpg

“琴诗合一的浪漫”

带给观众多层次的艺术享受

当晚,音乐会以20世纪美国杰出音乐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最受欢迎的《坎迪德》序曲开场,璀璨多彩的音乐旋律将观众瞬间带入风起浪涌的乐海之旅。紧接着,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的《阿拉丁组曲》奏响,《节日进行曲》《阿拉丁的梦和晨雾之舞》《印度舞曲》《中国舞曲》《伊斯法罕的集市》……不同风格和节奏的旋律,带给观众多层次的艺术享受。

演出的下半场更加精彩,宛如小型交响诗的《忧郁圆舞曲》响起,作曲家让・西贝柳斯极具张力的音乐语言描绘出忧伤的情绪,庄重而充满激情,悲悯而不乏优雅,这种掺杂哀伤与欢乐的音乐情绪引起了很多乐迷的共鸣。c1f3b102ba4441b1e82eb7375a87611.jpg

随后,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登场,在李一富有激情的指挥下,名家与乐团的配合默契,为哈尔滨的观众带来了两首经典作品。其中,《华沙协奏曲》是作曲家理查德·阿丁赛尔为电影《危险的月光》而创作,讲述了飞行员与恋人的坎坷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中国北方城市尚属首次演出。30年前是孔祥东第一次在上海公演,现在又把它带到哈尔滨。作品将大时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刻画得淋漓尽致,凄美的旋律加上迷离的音乐色彩,抒情地演绎触动了乐迷灵魂的深处。

《蓝色狂想曲》是1924年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里程碑式作品。演出中,孔祥东展现出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爵士风格的独特理解,之后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题后,又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地结束了全曲,现场掌声雷动,经典曲目绽放出全新的魅力,也为乐迷们带来一场毕生难忘的听觉盛宴。

此次演出返场时,孔祥东不仅加演一曲舒曼的《梦幻曲》,更是和观众即兴互动。因为演出时逢2月14日,他还带来自己的作品《乐诵》,边钢琴伴奏边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琴诗合一的浪漫表达再度让现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钢琴家孔祥东:“我对哈尔滨充满了热爱,我很喜欢这座城市”

演出前一天,孔祥东参加了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的“音乐大讲堂”公益活动,和几百名音乐爱好者见面,并与三名小演奏家现场互动。1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孔祥东直言这样的活动形式非常好,“当天三名小演奏家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精彩。古典音乐需要普及,让大师与热爱音乐的观众零距离接触,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诠释,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音乐的大门,与音乐相拥。”9bba04cd284de955590ba838283e0fa.jpg

说起14日的演出,孔祥东坦言这次很荣幸把《华沙协奏曲》和《蓝色狂想曲》这两个非常穿越又经典的作品带给哈尔滨的观众,“我对哈尔滨充满了热爱,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跟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觉得这两个城市的城市气质非常的相像,而且音乐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沉淀也是有目共睹的。哈尔滨有中国第一支正式的交响乐团,我来到哈尔滨没有一点儿违和感和陌生感,相反,我越来越爱上这边的观众了……”

孔祥东大师还透露,他正在与有关方面磋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哈尔滨打造一首属于哈尔滨的钢琴和乐队的作品,来表达我对哈尔滨的热爱和敬意。”在采访的最后,孔祥东也希望通过生活报向生活报的读者送上真挚的祝福:“蛇年吉祥,乐来乐好”!

a6f76de1005e68d46796852d1b69a1e.jpg

钢琴家孔祥东大师向生活报读者送上真挚的祝福 生活报记者王晓晨 摄

图片除标注外,由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提供

实习生:于越溪;记者:吴海鸥 王晓晨;编辑:王雪莹;审核:孙堃;统筹:静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