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晚,哈尔滨音乐厅内琴声如潮、掌声雷动,由旅意钢琴家、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方弋带来的“春天的约会”城市艺术季钢琴音乐会在此举行。这场融合中西方经典的音乐盛宴不仅展现了演奏家们精湛的技艺,更以独特的编曲设计和震撼的音响效果征服了现场近千名观众。
舞台中央,方弋微微弯曲的右臂在琴键上轻盈起舞,与特邀演奏家们碰撞出令人惊叹的音乐火花。演出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的首场个人钢琴专场音乐会,方弋表示:“希望通过我的这场音乐会,吸引更多人走进哈尔滨音乐厅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让音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音乐之城美好的休闲方式。”
跨越古典与现代的多元演绎
带来音乐的视听盛宴
本场音乐会汇聚国内众多演奏家阵容,留德钢琴家陈琳博士、留俄手风琴演奏家曹野教授、留美青年钢琴家刘梦娇,留俄钢琴家孙宇博士、留俄单簧管演奏李洪达博士、小提琴演奏家王宇歆副教授、大提琴演奏家刘佳乐友情助演了本场音乐会。音乐会上,音乐家跨越古典与现代的多元演绎,配合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精妙组合,为冰城乐迷打造出层次丰富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磅礴开篇,方弋与陈琳的双钢琴协奏如惊涛拍岸,第一乐章中板在两位演奏家的默契配合下,将俄罗斯音乐的深沉厚重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第二乐章绵延的柔板旋律流淌而出时,现场观众屏息凝神,多位资深乐迷眼含泪光。
中国作曲家王建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乐器之王钢琴的深情演绎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音乐的质朴与热烈情怀。
中场休息前,沃尔特·拉布尔《四重奏》成为最大亮点。方弋领衔的钢琴、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四重奏组合,以丝绸般顺滑的声部交织完美呈现维也纳乐派的精致典雅,第二乐章华彩段落引发了热烈的掌声。
下半场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由方弋与刘梦娇联袂呈现,两位演奏家指尖跃动的音符如精灵嬉戏,明快的对话令观众席间漾起会心微笑。皮亚佐拉《自由的探戈》创新采用巴扬与钢琴对话形式,曹野的手风琴演绎令南美热情与欧陆优雅激烈碰撞,律动节奏引发多位观众随乐轻摆。
压轴曲目《保卫黄河》将气氛推向高潮。激昂的旋律在琴键上跳跃,排山倒海的气势令观众席沸腾。整场音乐会在返场曲目《黄河颂》中落下帷幕,钢琴深沉而富有力量的演绎,引发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最后一个和弦尚未消散,全场已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种血脉喷张的震撼,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到!”带着孩子前来观演的张女士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冰城钢琴家方弋鼓励琴童:
“我胳膊伸不直都能弹好琴,你们也一样可以学好它”
1973年生于音乐之城的方弋,自幼在松花江畔汲取艺术养分。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开启科班学习之路。1996年学成归乡的首场音乐会,便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结下不解之缘。“当年在北方剧场的合作演出,就像孩子向家乡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如今身为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科教授的他,谈及与家乡乐团近三十载的情缘满含深情。
2001年的重大车祸为这位钢琴家的艺术人生按下暂停键,植入右臂的钢架让每个音符都凝结着血汗。在意大利深造期间,方弋将康复训练融入音乐思考,逐渐从追求炫技转向深度诠释:“音乐该是娓娓道来的故事,每个乐句都要说得清楚明白。”
受邀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方弋深情表示:“这就是我的主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我非常荣幸哈尔滨音乐厅能够邀请我来举办复出后的首场音乐会。”舞台上的方弋既是独奏家又是协作者,从拉赫玛尼诺夫的双钢琴协奏到莫扎特的奏鸣曲对话,他希望借助这场音乐会让大家了解钢琴的多元性。“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举世闻名的音乐之城,这里有着深厚的音乐底蕴。希望每个哈尔滨人的休闲清单里,都有音乐厅的一席之地。”方弋由衷地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吸引更多人走进音乐厅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让音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希望以个人绵薄之力推动家乡钢琴教育及音乐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采访中,方弋坦言,他的成就离不开恩师栽培。尤其是车祸后,医生曾断言他不能再弹钢琴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却多次致电鼓励他,方弋身体稍有好转后,杨峻教授免费授课,助他重返音乐之路。今年是杨峻逝世十五周年,方弋选择清明假期举办音乐会也有缅怀恩师的情结:“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师德与教学理念,让更多学琴孩子受益。”
音乐会上,面对现场众多琴童,方弋弯曲却有力的手臂成为最生动的教材。演出结束后,他深情地对台下的小观众说道:“不要说弹钢琴太难了,你们看方老师这个胳膊伸不直都能弹好琴,你们也一样可以学好它。”全场掌声雷动,这场演出这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冰城音乐精神的传承,音乐会正在唤醒“音乐之城”深沉的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