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三中名师点评中考试题丨语文:试卷难度设置科学合理,稳中求变、稳中创新
龙头新闻·生活报 2025-06-25 08:22

25日是哈尔滨中考第一天,生活报特邀哈尔滨市剑桥三中名师对语文、物理、化学试题进行点评。

点评名师: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校语文备课组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查静,教龄19年。

区级德育骨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区级名优班主任。连续多年在毕业班工作,2024届班级语文中考平均分111.46分。

2025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在试卷结构方面,延续了2024年“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的总体框架,整套试卷难度设置科学合理,既保持了命题的成熟稳定性,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创新的命题思路。

积累运用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字音、字形、病句是情境化命题,准确地考查了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第4题仍然考查的是中国古典名著,去年考查《水浒传》中的人物——武松,今年考查《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情节非常容易判断辨别,题干是选择一项和猪八戒无关的情节,很显然弼马温和猪八戒无关,古诗文默写仍然情境化,其中有一道题考查了《木兰诗》的理解性默写题,强化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九下课文《曹刿论战》,2025松北二模曾出过此篇目,2021年中考试题,本次中考8、9题依旧保持常规题型,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课下注释中应知应会内容。第10题有所创新,难易度适中,引用“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问材料中能体现“战机”“战略战术”的句子,知识迁移性比较平稳。

现代文阅读紧扣新课标要求,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命题思想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体验,要求学生能够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说明文阅读《非遗“针”功夫指尖“绣”传奇》考查题型与2024年基本保持一致:信息筛选、说明方法、原因探究、知识迁移链接实际。

记叙文《锦书谁寄来》叙事性散文,通过记叙父亲给自己的书信,表达父亲对自己深深地爱,父亲去世后,又因为曾经撕毁了父亲的信,对这行为的后悔、自责,以及表达对父亲的怀念。考查题型:原因探究题,人物心理,文章主旨理解,联系实际。

议论文阅读和“中国民族精神”相关,内容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的民族热情,传承、发扬民族精神。考查题型: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信息筛选和链接材料。

作文部分:

命题作文:《咀嚼》所谓咀嚼就是“品味、思考、回味”,可以从“咀嚼”单一动作转化为充满哲思与情感的感悟。咀嚼人生的况味,第一,咀嚼品味生活的细节,一顿家常饭咀嚼出妈妈的味道;一颗糖咀嚼出童年的甜;一杯苦茶咀嚼出成长的苦涩,学生要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这个题目的优点是贴近生活,易产生共鸣。第二,咀嚼知识、文化、艺术、文学的浸润单曲。循环出一首歌,你咀嚼出情感,反复观看一幅画,咀嚼出细节的意义;经过一段文字,咀嚼出其弦外之音;咀嚼一首古诗的意境;一段历史的厚重;一个科学原理的奥秘,展现求知与思考的过程,那么紧扣学习也显得很有深度。第三、反思人生的经历,一次失败的经历,通过“思考”过程展现心理转变;一段成功背后的付出;一次选择的得失,体现成长与感悟,也容易引起共情。第四,体悟传统,反复“品味”背后的文化寓意,某部名著、一首诗词,通过反复阅读“咀嚼”其中的思想光芒;修复古籍时咀嚼残破的文字;学习书法时,反复咀嚼一个字的笔画韵味;学习音乐时,反复咀嚼其中的情愫,挖掘文化内涵与人情冷暖,而传统文化重情义也是亮点。第五,咀嚼情感,一句话的回味:老师的一句批评,一句鼓励;陌生人一句善意的提醒;书中的一句真言,咀嚼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聚焦某道特色食物(如奶奶的手工面条),通过“咀嚼”动作串联生活片段。其实可以“咀嚼”的有很多,但要注意行文过程的逻辑的迁移。

材料作文所给的启示:科技胜利增强民族自信;要有独立性,不能人云亦云;与时俱进,与今年流行的科技话题紧密相连,科技与人文结合;科技改变日常生活;青年与科技创新挑战……

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对部分题型进行了创新。试题旨在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机融合语文知识传授、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运用考查,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高度的典范性。

记者:吕晓艳;编辑:孙晓蕾;审核:李树江;统筹:孙剑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