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车站、“最强大脑”……哈尔滨地铁:以精细服务守护市民游客出行
龙头新闻·生活报 2025-10-05 05:24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冰城哈尔滨迎来旅游出行高峰。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哈尔滨地铁不仅以特色文化车站成为游客打卡地,更通过客流预案、精准调度、细致保洁三重保障,全力守护市民游客假期出行安全与顺畅。日前,记者走访哈尔滨地铁站点、调度中心,记录下哈尔滨地铁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的坚守。

特色车站成游客打卡点

4日9时,哈尔滨西站地铁站内已是人声鼎沸。来自河北的游客刘璐拖着行李箱,跟着指引牌走向安检口,她举着手机里的攻略念叨:“从哈西站坐3号线到中华巴洛克,再换乘2号线去中央大街,全程不用出站,太方便了!”此时,就在她身旁,几位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正围着值班站长丁艺伟询问去太阳岛的路线,丁艺伟笑着递上一张地铁线路图:“你看,3号线换乘2号线,两站地就到太阳岛站,出站就是景区入口。”

作为高铁与地铁接驳的重要枢纽,哈尔滨西站地铁站的客流变化是冰城暑期旅游热度的“晴雨表”。“日常日均客流1.5万人次,长假期间,外地乘客占比大幅提升,日均客流直接翻倍,达到2万人次。”丁艺伟指着站台显示屏说,每天13时30分至19时30分是高峰时段,多趟高铁集中到站,最忙的时候,我们一个小时要解答上百个咨询,嗓子都快喊哑了,但看到大家顺利乘车,就觉得值。

“太惊艳了!这哪里是地铁站,分明是展览馆!”在太阳岛站,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车站内,高耸的柱面浮雕展现着松花江畔的四季风光,铁艺扶梯搭配蓝天白云的穹顶彩绘,仿佛将太阳岛的美景延伸到了地下。“本来是想坐地铁去中央大街,结果在地铁站拍了20分钟照片,哈尔滨地铁车站的细节太戳人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张菲笑着说。

哈尔滨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中秋长假以来,地铁客流较平日大幅增长,重点旅游车站如太阳岛站、中央大街站日均客流同比提升超30%。为应对客流高峰,集团提前制定“三级保障”预案,并对重点车站实施“单进单出”限流。“你看,中央大街站1号口只进不出、3号口只出不进,太阳岛站2号口只出不进、3号口只进不进,这样能有效避免客流对冲。”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各重点站还提前储备了铁马、扩音器等物资,仅中央大街站就备有450个铁马,确保客流疏导有备无患。

“最强大脑”缩短候车时间提升运能

一字排开的电脑,高效运转的调度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作为地铁运营的“最强大脑”,哈尔滨地铁调度指挥中心肩负着地铁线路的行车组织、高压供电、环境控制、信息收发、应急抢险等重要职能,所有指令从这里发出。4日,记者走进调度指挥中心,探访值班主任刘杨和他的团队的工作日常。  

调度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地铁线路的运行状态,列车运行图上红绿线条交织闪烁,精准呈现每一列地铁的实时动态。工作人员们端坐于各自工位,双眼紧盯屏幕,双手熟练地操作电脑,不时通过对讲机与列车司机沟通交流,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对讲机的应答声交织在一起,合奏一首别样的“工作交响曲”。

记者见到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刘炳强时,他正有条不紊地指挥团队开展工作。他时而紧盯电子屏幕,分析列车运行数据,时而拿起对讲机,与列车司机沟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与提醒。面对突发情况,他总能迅速做出反应,冷静指挥团队成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列车如何行驶、每个站点停留多久……地铁列车的一系列“动作”,都需听从指挥。“大屏实时反映地铁各线网的运行情况,精确到秒,一个个移动的长方体,代表着一列列穿梭运行的地铁列车。”刘炳强向记者介绍,每列车前方都有一条专属的运行光带,这便是列车的进路,若前方为绿色,就表明行进路线安全、开放,允许通行。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更加忙碌。刘炳强和他的团队成员不能有丝毫懈怠,密切关注每一列地铁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行车计划,确保地铁运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绣花式”清扫守护车站整洁

为了给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哈尔滨地铁制定专项保障方案,从组织架构、人员调配到服务升级多维发力,以“硬核”举措筑牢“双节”服务防线。

记者在中央大街地铁站看到,保洁员正用半干抹布擦拭站台垃圾箱,仔细清除外侧奶茶渍与内侧积尘,最后喷洒消毒水。一旁的保洁员则推着清洁车,用半干拖把沿地面纹路擦拭,遇垃圾便用镊子夹起,还蹲下清理站台边缘窄缝。

“这几天客流比平时多好几倍,刚擦完的设施很快又有痕迹,得随时盯。”保洁人员李红斌一边作业一边说。

哈尔滨地铁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假期间,公司100余名保洁人员全员在岗,实施“分级作业”模式,二级客流时启动“无水化”清洁,避免地面湿滑,一级客流时则拆分清洁区域,通过岗上轮换实现无死角清扫。

“每个车站都设了专用工具点,发现便民设施损坏,能通过‘发现-报备-更换’快速通道及时处理。”该负责人说,除了保洁人员,公司还组建了列车保障队、维修保障队,列车保障队实时跟车清洁,维修保障队24小时待命,确保设备故障“秒响应”。

记者手记:地下动脉的坚守与温度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哈尔滨地铁化身串联游客与美景的“地下动脉”。记者走访发现,从哈西站的人声鼎沸到调度中心的灯火通明,再到站台角落忙碌的保洁身影,处处可见打动人心的细节。调度层面,依托“最强大脑”调度指挥中心,以实时数据监测、动态行车调整优化运能,确保列车高效运转;保洁服务则推行“分级作业”模式,结合客流变化灵活调配人力,通过精细化清扫与即时维护,保障车站环境整洁。

3万人次的日均客流、450个备用铁马、24小时待命的维修队……这些数字背后,是地铁人放弃休假的坚守。当游客顺利换乘、市民便捷出行,可见这座城市的假日温度,不仅藏在松花江的风光里,更藏在地下动脉每一份默默的守护中。

记者:仲亮;摄影:仲亮;编辑:孙晓蕾;审核:王虹;统筹:孙剑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