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客夜话|村里的婚宴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采客 2024-11-25 07:54

从前,村里的喜事一般都是在家里办。在自家院里的空地上摆上桌子和凳子,如果院子不够大,就摆到外边的道上。

那时办婚宴用的桌子、凳子和餐具,要挨家挨户借,为了怕弄混,得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查数记录、一个人往餐具、桌子、凳子背面贴上白胶布,在白胶布上用油笔写名字。

6.jpg

露天办婚宴,如果赶上天不好,还要搭上遮雨的大塑料棚子。如果是冬天办喜事,只能借用左邻右舍的房屋,在屋里摆席。

那时婚礼比较简单,新人是同一个村的,新郎就推着扎红绸子的自行车,新娘羞答答地坐在车后座上,后面跟着一队拿着盆、暖水瓶和红包袱的娘家客。如果不是一个村的,就在生产队长的组织下,开着村里最好的拖拉机去接亲。

4.jpg

那时婚礼没有司仪,都是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主持,为新人证婚,请他们谈一谈恋爱经过,还要请新人唱歌表演节目,最后把一盘子喜糖撒到人群里就开席了。喜宴开始,差不多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每张桌上都摆着七大碟八大碗,新郎新娘挨个桌子敬酒,热热闹闹的,整个村子都喜气洋洋的。

那时候谁家办个婚礼,基本上全村人都去帮忙,会炒菜的炒菜,会切菜的切菜,还有人帮着烧火、帮着跑腿。一群半大小子早早就来到婚礼现场,等着看新娘子、抢喜糖,中午再美美地吃上一顿喜宴。喜宴上必须有鸡、有鱼、有红烧肉,还有四喜丸子,这都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

3.jpg

好多年看不到从前那样的乡村婚礼了,直到前不久,我有机会到安徽省砀山县,参加了一个村里人的婚礼,又感受到了那种浓浓的烟火气息。

这个酒席就摆在门口的大路上,二十多张桌子一字排开,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请来的厨师在临时搭好的灶台前忙忙碌碌。婚礼典礼就在院子里进行,临时搭好的台子,铺着红地毯,摆满了红色的花,墙上挂着新郎新娘的结婚彩照。多才多艺的司仪典礼前为大家唱歌,分发喜糖和红包,大家围在现场鼓掌喝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jpg

安徽的结婚宴席和北方有很大不同。第一轮上菜,是每桌先上八个凉菜,各种熟食拼盘、凉菜、炒花生、大虾和凉拌鲜藕等,主人介绍这是请大家喝酒的菜。第二轮上菜,是十二个热菜,有红烧鲤鱼、蒸猪肘子、蒸鸡、炖甲鱼、清蒸羊排、扒猪脸和红烧狮子头(北方叫四喜丸子)等,摆了满满一桌子。主人告诉我们,在这里,婚礼摆喜宴一般都是20个菜,8凉12热,还要请戏班子来唱戏,婚礼的晚上还要放焰火。

1.jpg

虽然南北方乡下办婚宴的风俗不同,却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现在想想,真有点怀念三十多年前村里办婚宴的那些场景,邻里关系是那么和谐,相处得是那么融洽,大家因为喜事汇聚在一起,主人家食材准备不足时,邻居们会纷纷拿出自家晾晒的榛蘑、黄花菜、花生米、地瓜干和自己种植的各种新鲜蔬菜,有时还会拿来自己家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那种感觉很温暖,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图片均为作者拍自安徽砀山)


龙头采客:雷春翔

编辑:杨任佳

审核:仲一鸣

统筹:姚艳春

投稿邮箱:longtoucaike@qq.co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