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客夜话|穹顶之下听时光呢喃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采客 2025-02-19 07:58

微信图片_20250218120047.jpg

初遇的震颤

当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路在脚下渐次退去时,这座通体赭红的建筑突然撞进视野。

正月里,傍晚的阳光斜斜地掠过索菲亚教堂的洋葱头穹顶,金箔般的余晖在砖缝间流淌,恍惚间竟让我想起了伊春原始森林里穿透红松林的晨曦。作为来自小兴安岭腹地的旅人,我惯于山川的浑厚线条,此刻却被这异域建筑风格的精致曲线屏住了呼吸。

微信图片_20250219133935.jpg

张本盛 摄

广场上的积雪尚未消融,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咯吱声。仰头望去,四翼帐篷顶如众星捧月般托举着主穹顶,58米高的金色十字架刺破铅灰色天幕。某个瞬间,我仿佛看见百年前俄国工匠将最后一块红砖嵌入墙体,他们的母语与圣咏在砖石肌理间凝结成永恒纹路。

风掠过钟楼悬垂的七座铜钟,带起金属震颤的余韵,与林都伊春的松涛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聆听时光密码

近观清水红砖的砌筑,每块砖都保留着1907年的呼吸节奏;砖缝间灰浆的肌理,如同凝固的时光河流。指尖触碰墙面时,冰凉触感里突然渗出一丝暖意——或许来自那些工匠的体温,亦或是1932年落成典礼时万千烛火的温度记忆。砖墙中段精妙的十字镂空砖饰,在积雪映衬下宛若冰晶雕琢的蕾丝。

微信图片_20250214142317.jpg

毛大庆 摄

当斜阳将廊柱的影子拉长成五线谱,广场上突然传来手风琴奏响《喀秋莎》,穿着貂皮的老者与身着羽绒服的少女在乐声里跳起华尔兹,砖墙上的凤凰浮雕似乎也抖落了百年尘霜。

光与影的殿堂

推开包铜木门的刹那,时光的流速陡然改变。直径十米的穹顶上,马赛克镶嵌的圣母像在射灯下流转着神秘辉光,让我想起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里穿透树冠的丁达尔光柱。阳光透过七彩玻璃窗斜切进来,在地面铺展成流动的珐琅彩,恍若将整个波罗的海的晨曦都收纳进了这方圣所。

沿着螺旋铁梯攀上唱诗台,青铜吊灯垂落的流苏在穿堂风吹拂下轻轻摇曳。当我的呼吸与百年前的叹息在穹顶下共振时,忽然懂得建筑何以成为最忠实的史官——那些被刻意遗忘的,被暴力摧毁的,被精心修复的,都化作砖缝里的金箔,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突然闪烁。

微信图片_20250214142322.jpg

毛大庆 摄

冰雪时尚的交响

暮色初临时分,广场灯光次第亮起。LED地灯将积雪染成薰衣草的颜色,与教堂暖黄的轮廓光形成奇妙对话。“致敬冰雪”,一场时尚大秀在索菲亚教堂广场与雪花一同绽放。无人机群带着霓虹灯条升空,在穹顶上方拼出冰晶图案——那是亚冬会的会徽,身着各色队服的运动员们从广场上匆匆掠过,冰鞋与石板路碰撞出清脆声响,如同历史与未来击掌相庆。

坐在长椅上啜饮热的格瓦斯,看遛狗的老人与直播网红在广场上交错而行,听到钟楼上传来整点报时的《东方红》旋律,这奇妙的时空叠印不禁让人莞尔——历史何曾是单线条的演进?分明是各种文明碎片的不断重组。

微信图片_20250219133919.jpg

张本盛 摄

小兴安岭与“尔滨”的对话

当列车从哈尔滨站缓缓启动,车窗外的教堂穹顶渐渐隐入楼群。忽然明白旅行的真谛,原是要在异域风景的镜像里,照见自己故乡的另一种可能。

此刻,小兴安岭的雪原与松花江畔的红砖圣殿在我心里奏响了跨越时空的二重奏。冰场上飞驰的弧线,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建筑艺术?那些被冰刀刻写的运动轨迹,终将与砖缝间的历史铭文共同编织成城市新的记忆经纬线。


龙头采客:付力

编辑:仲一鸣

审核:杨任佳

统筹:姚艳春

投稿邮箱:longtoucaike@qq.co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