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冬,携妻来兆麟公园,逛第五十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感叹时光飞逝,恍若隔世。
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1963年冬,在兆麟公园举行。开幕当天,我随爸妈哥姐游园赏冰灯,那年我8岁。
哈尔滨,我的故乡,冬天虽有极寒天气,但哈尔滨的冬天最具浪漫气质。纷飞的雪花将大地覆盖,除了冰雪运动,还有融入艺术想象、呈现高超制作技艺的冰雕雪塑,把这座城市推向全国冬季旅游的顶流,而哈尔滨冰雕的起点就在六十二年前的兆麟公园。
兆麟公园,占地8.4公顷,初为俄罗斯红十字医院的后花园,1906年冠名“董事会花园”;1926年,中国政权接管后更名“特别市公园”;伪满统治期,先后叫“哈尔滨第一公园”和“道里公园”,直到1946年,著名抗联将领李兆麟遇害后,为纪念他而更为现名。
1963年首届冰灯游园会游人如织,热门冰景被众多游客围观,要透过人群缝隙或挤到前面才能看到。记得那天很冷,一说话就从口鼻冒出团团白雾,像蒸汽火车头……
据说,早期的冰灯,是松嫩平原的农民和松花江流域的渔民冬季的照明工具,人们用水桶作模具,冻制一个空心的冰块,放入一只蜡烛点燃,让 “那微弱却温暖的烛光,透过冰壁散射,在寒夜中勾勒出朦胧诗意”。
将冰灯制作变成艺术盛会,要归功于哈尔滨市第一任市委书记任仲夷,他在广州开会时受到花卉展挂彩灯的启发,又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视察时发现民间冰灯制作,经过亲手实验,决定组织一次冰灯游园会,以丰富市民的冬季生活。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指挥孩子们土法制作冰灯。我跟哥姐用铁皮水桶接水,拎到雪地,等结冰冻实了,轻轻扣过来,粘上蜡烛,有的还染上红蓝色,冰灯成品就完成了。
当然,一座城市将最初的冰灯展发展到冰雕艺术大观,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年冰雪季,哈尔滨兆麟公园都举办冰雕大赛,促进冰雕制作工艺提升。后来,冰雕雪塑走出兆麟公园,在松花江两岸遍地开花,深入街路、广场、社区。在哈尔滨,冰雪艺术经政府商业化开发运营最具规模和名气的有两处,一是冰雪大世界,以恢弘壮观的冰建筑著称;二是太阳岛雪博会,将雪雕艺术发挥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不过,要看传统冰灯、冰雕,还得是兆麟公园老地方。这里展示的作品有环境形成的独特气场,体量高度与人的视线持平,更为亲民,更接地气,夜幕下,愈发璀璨迷离。
现在,兆麟公园及冰灯游园会都是免费开放的,既是外地游客见识哈尔滨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本地人抚今追昔、感念怀旧、寄托乡愁的地方。
本届冰灯游园会,在公园正门通道处复原了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的代表性冰景,有如时光倒流60年,引老者长叹、年轻人好奇,无不感慨叹息。
本届冰灯游园会正值哈尔滨亚冬会举办,与亚冬会相关的作品占据醒目位置。
兆麟公园一直没有拓建,与年少时印象相比,仿佛变小了。几座拱桥,弯弯的河道,一株株老榆树,被时间老人的手摩挲留痕,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
时光奔流不息,摄影定格一帧,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性挽留它。
历史积淀文化,科技迭代升级,生活不断嬗变,不忘根和源头,行稳致远。感恩生命,感恩时代,感恩创造美的所有人。
龙头采客:陈猛
编辑:杨任佳
审核:仲一鸣
统筹:姚艳春
投稿邮箱:longtoucaik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