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客夜话|伊春寻绿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采客 2025-06-06 08:04

未至伊春时,便知道它是“红松的故乡”,待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方知“千里林海”四个字的真正含义——那漫山遍野的绿啊,并不是单一色调的铺陈。那分明是哪位仙人打翻了翡翠瓮,浓的、淡的、深的、浅的,各种绿全顺着山势漫灌开来,漫得人眼底心尖都是潮润润的。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03.jpg

五营红松原始森林是浓绿。踏入林间,先被那股子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清芬撞了个满怀。仰头望去,万木撑天,红松擎着华盖般的冠冕,躯干粗得需几人合抱,树皮皲裂如岁月的刻痕。松林的缝隙里漏出些新绿——是松针抽了新芽,在阳光里闪着光。风过时,千万片针叶沙沙相和,偶有松脂滴落,琥珀似地凝在树根,连泥土都浸着松油的香。

这里不愧是原始森林。抬头是松涛接天,低头是绿意盖地,人在其间,像是被揉进了一块巨大的绿翡翠里,连呼吸都染了松荫的凉。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13.jpg

天赐湖的绿,是千里林海捧出的一枚祖母绿。远望时,水色映天光,湖面被绿树映得发蓝,走近了才发现,蓝底下藏着更深的绿,像是整块翡翠沉在水里。岸边的树影斜斜浸在水里,风过时,影子便碎成千万片,随波轻晃。捧一汪水在手心里,凉丝丝的,绿意在掌纹里流转。湖面上偶尔掠过一只翠鸟,箭似的扎进水里,又扑棱棱飞起来,翅膀上抖落的水珠,在阳光下碎成一串绿莹莹的星子。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458.jpg

回龙湾的水却又是另一番绿意。它蜿蜒如带,绕着青山走,两岸的树把枝条垂到水面上,像是给河水镶了道绿边。乘一只小舟顺流而下,桨声欸乃里,两岸的绿便跟着晃起来——深绿的是松树,浅绿的是桦树,还有些叫不出名的灌木,在岸边织成毛茸茸的绿毯。偶有野花开在水畔,粉的白的,都被四周的绿衬得愈发鲜嫩,像是绿缎子上绣了几颗宝石。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09.jpg

仙翁山的绿是泼彩似的。远远望去,山影入画来,整座山都被植被裹得严严实实,只在山坳处露出些岩石的肌理,像是绿缎子上裂开的缝,漏出点苍青色的底子。拾级而上,路边的树越来越密,藤蔓缠着树干攀援,野花在石缝里探出头来,连空气里都浮动着草木的腥甜。到得高处,极目四望,只见绿浪翻涌,一直漫到天边。山风卷着松涛扑上肩头,让人忽然懂了“绿意盎然”四个字的重量。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39.jpg

汤旺河的绿则是流动的。河水在石头间奔涌,撞出雪白的浪花,却又很快被两岸的绿染透。河床上铺满了光滑的鹅卵石,被水冲刷得发亮,凑近了看,石缝里还藏着些水草,随波摇曳,像是谁撒了把绿丝绦在水里。站在河边,看阳光在水面跳碎银,听水流撞在石头上的哗哗声,忽然觉得这绿竟有了声音——是自然的诗行,在天地间轻轻吟诵。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445.jpg

当地人说:“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原以为是句广告词,此刻却真真懂得了,这千里林海,哪里只是一片绿?分明是能让人把心搁下的家——在红松的荫庇里,在湖水的波光里,在山风的私语里,人会忽然明白,原来我们与自然本就血脉相通。

若说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是“女儿绿”,那伊春的绿,该是“故乡绿”吧。它浓得化不开,又淡得能入诗。它是眼睫上的露珠,是心底的潮声,是无论走多远都会想起的一抹温柔。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22.jpg

当车轮碾过林间的路,后视镜里的绿渐渐淡成烟岚,却有颗种子悄悄埋进了心里——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居所,是这一片能让灵魂舒展的绿海啊!

微信图片_20250604142550.jpg

归去来兮,小兴安岭伊春的“故乡绿”在等你。等你放下行囊,等你卸去疲惫,等你在松涛声里,找到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因为在这里,每一片叶子都写着“归处”,每一缕风都在说:“欢迎游子回家”。


龙头采客:付力

编辑:杨任佳

审核:仲一鸣

统筹:姚艳春

投稿邮箱:longtoucaike@qq.co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