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4月,从南向北,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辛勤的人们忙碌了起来。记者深入我省多地乡村,探寻新的一年乡村发展新动向,挖掘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企业带动、特色发展等典型做法和经验,感受我省乡村振兴事业的美好图景。
政策引领:
“以奖代补” 发掘“庭院经济”潜力
“村里说今年在庭院养殖牲畜还有收入奖励补贴,这回我饲养绵羊更有干劲儿了。”哈尔滨市呼兰区莲花镇老哈村脱贫户于春波说。
“今年,不再为脱贫户和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农户发放鸡鸭鹅雏,改为由其自行购买幼畜或秧苗,年底有收益后再申请补贴。”今年呼兰区推出了以奖代补挖掘“庭院经济”潜力的助农方式。
庭院养羊
针对政策变化,哈投集团驻呼兰区莲花镇老哈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深入到户调研,广泛宣传新政策,将老哈村170户脱贫户和8户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逐一排查,摸清村里农户的家庭收入现状、生产发展意愿和能力。老哈村党支部书记崔国军说,该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家庭增收项目是关键。
哈投集团驻呼兰区莲花镇老哈村第一书记韩景辉介绍,老哈村利用庭院空间,发展鸡鸭鹅、猪牛羊等家禽家畜养殖业的时间较久。此前,工作队帮助村民选购适合东北气候和市场需求的优质种苗,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科学养殖保证了家禽家畜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因此,在调查中,90%以上重点群众表示了更加强烈的庭院养殖业意愿和生产能力。工作队仔细研究奖补政策,针对“按实际收入20%的比例进行奖补,最高限额600元”标准,鼓励村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工作队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利用闲置庭院空间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业。依托老哈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种植口感软糯、营养丰富鲜食玉米。按照新政策“实际收入20%”的比例计算,秋收时参与农户有望拿到400元最高限额补贴。
多年来,老哈村脱贫户周英辉利用自家黄豆制作豆腐、豆浆,深受村民喜爱。不久前他得知,只要坚持加工生产,今年9月份将领到800元的政策补贴。周英辉惊喜地说:“没想到在自己家做豆腐还能得到政策补贴,这不就是政府给我送福利么?我一定好好干。”
今年,工作队加大鼓励利用村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多尝试腌酸菜、烙煎饼、做辣酱等特色食品加工项目,形成小规模、多样化的庭院经济格局。目前,老哈村已经完成老哈村庭院经济摸排工作,9月下旬,村民可获得生产奖补共计10万元以上,小庭院大有可为。
企业带动: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今年,哈尔滨高氏禾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高氏禾田)将30万亩的水稻种子、肥料,低于市场价格10%分发给农户。优惠的价格吸引农户争相订购。
“跟高氏禾田签种植合同,今年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农资统一配备,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秋收不怕卖粮难,农民只负责种好田就妥,真是太省心了。”巴彦县华山乡王刚屯农户才相全说
一直以来,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高氏禾田立足种好田、卖好米。如今高氏米业产品目前行销全国二十余省区,成为全国大米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高氏催芽基地
高氏禾田董事长高文峰说:“很早以前,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企业发展必须走产业链运营方式。目前,在区域内达成统一种植、统一农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格局。2023年,吸收农户6000余户,使每户平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全面农化农技指导、飞机喷洒,贷款担保等服务。”
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主打品牌“小园玉米”的经营也是从助农脱贫做起。董事长孙立娟说:“刚开始只是想带领农户种好玉米,卖好价,后来发现优质玉米产品深受欢迎,市场需求和农户增收的意愿,助推着我们不断地延伸产业链,深耕健康食品产业。从此助农增收变成了使命。”
农户与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签合同
立足特色:
发展特色农业 打造强村富民支撑点
近年来,我省发展传统产业助农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产业链,饲养黄肉牛绵羊、种植汉麻、加工水产品等特色产业不断涌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全链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备耕时节,讷河市同心乡双喜村的春飞家庭农场异常忙碌,农户抢购农场的特色种子——芽豆。
近年来,双喜村生产的芽豆种子产品出芽率高品质好,在销区市场很受欢迎。在村两委的鼓励下,农场去年加工筛选芽豆7000多吨发往南方市场。“去年农场的芽豆种子每斤比普通大豆价格高0.3元左右,还签订芽豆回收合同,今年周边的村屯农户都来抢了”双喜村农户王刚笑着说。
讷河市和盛乡农乐村的秸秆打包绳厂即将进行扩建阶段,起因是2023年8月,企业新签外贸订单3000吨,原有年产1200吨生产线已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二期项目已通过审批,277.4万元建设资金已到位,即将开工。届时,打包绳厂年产能将超过2000吨,产值近3000万元,达到规上企业规模要求。
打包绳厂
当别的村都着眼种养殖业时,农乐村为何将目光锁定在秸秆打包绳?齐齐哈尔市人大驻讷河市和盛乡农乐村驻村工作队员郑义说,随着秸秆禁烧政策深入推进,秸秆打包如火如荼,市场对打包绳的需求大增。经过深入了解,2022年以前,所需打包绳几乎为外省生产。以此为突破口,工作队通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在农乐村建设秸秆打包绳厂。
“以前秋收后基本都农闲在家,现在打包绳厂几乎常年都有活,每年工资收入达到5万元,这回工厂又扩建了,增加了生产车间,相信收入也会增加,越干越有劲儿。”农乐村脱贫户王金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