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利于克服单一企业与单一院校合作的局限性,依据产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推进产业链、教育链、知识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融合。
29日,牡丹江召开产教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专家、企业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并创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开物工坊”建设联盟,持续推进该项目高质量发展。
颁发专家委员会聘书
精准把握“需求点” 协同构建“共同体”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丁哲学表示,刚刚结束的全省教育大会要求,积极打造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成为全国第5个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试点省份,入选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5个激励省份之一,职业教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厅市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贯通培养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丁哲学说。
为成员单位授牌
牡丹江市通过“政行企校研”共同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打造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着力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题,希望通过推进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中化现代农业(黑龙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段青介绍了全国绿色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总监殷志平对全国农村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
发挥高校引导效应 共话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时林介绍,由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牡丹江万鼎乳业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联合省内相关院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的牡丹江对俄农业商贸产教联合体,于2023年6月获批省级立项。
经验分享
立项以来,在政校企多方推动下,该校对接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牡丹江经开区建设,推进了全国农村电商、全国绿色食品等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物智慧生产、食品精深加工等5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建设了智慧农业、绿色食品、对俄商贸、文旅创意四大专业集群,与科研院所和企业成立作物生产科教融合学院、智慧林业等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现场工程师、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等培养,依托四个国家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等科研和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和社会服务,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我校与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率先成立作物生产科教融合学院,合作培育新品种9个,研发、推广食品加工新工艺2项,开展技术攻关15项。”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院长姜桂娟说,接下来,还将在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推动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协同多元力量,助推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联盟”为支点“共同”建设为关键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牡丹江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厅市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4年牡丹江市承办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牡丹江市教育局积极协调推进“职教出海”项目,举办“华嘉博纳杯”全国青少年国际标准舞公开赛暨中俄体育舞蹈邀请赛,组织第一期“俄语公益培训班”,承办“汉语桥”黑龙江中俄学生冬令营等活动20余项。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构建‘一体两翼’产教融合模式,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推进建设‘开物工坊’,是推进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围绕中外教育项目、文化交流和研学合作开展活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进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牡丹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宫建刚说。
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2024年3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下发文件《关于推动职业院校在海外开展“开物工坊”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职业院校在海外开展“开物工坊”项目建设。5月份,省教育厅组织遴选,最终立项“开物工坊”项目11个、培育项目2个,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扎实有序推进“开物工坊”建设,共同打造龙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特色品牌。
现场,审议通过《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开物工坊” 建设联盟章程(草案)》和组织机构,举行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开物工坊”建设联盟成立仪式,并颁发专家委员会聘书、为立项建设单位授牌、进行校企合作签约。
记者:张雪地;摄影:张雪地;视频:张雪地;编辑:蒋平;审核:彭溢;统筹: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