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有一家百年老店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便是“老鼎丰”,一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中华老字号”。
前不久,2024哈尔滨马拉松期间,一款由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简称老鼎丰)与中国乔丹推出的运动鞋形状的联名款冰棍,引来参赛者和市民争相品尝。在新消费浪潮中,老字号如何焕新出圈,如何接住“尔滨”热带来的泼天富贵?老鼎丰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
老鼎丰牌匾
启示一:历史传承 坚守传统味道
老鼎丰,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传说乾隆皇帝二下江南时,在浙江绍兴品尝了一家果酱铺的点心后,钦赐“老鼎丰”之名,寓意“锅里总是有许多好吃的”,从此老鼎丰点心成为贡品,以“南味正宗名点”的名号走红大江南北,并在多地设立分号。
哈尔滨老鼎丰靖宇街总店
1911年,浙江绍兴人王阿大、许欣庭在闯关东的浪潮中来到哈尔滨,在傅家甸正阳街创办了老鼎丰南味货栈,也就是今天的老鼎丰总店,开启了它的“哈埠传奇”。在20世纪30年代,老鼎丰已在哈尔滨食品行业崭露头角,每天生产各式糕点达千余斤且销售一空,重要节日里礼票一天能售出几千银票。
1956年公私合营,经营模式虽改变,但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和独特风味得以沿袭。2004年,老鼎丰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改制不改“味”,始终坚守传统手艺精华。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从老鼎丰创办至今,这个信念始终坚守。2006年,为了让老鼎丰秘方得以更好传承,老鼎丰第三代传人徐玉铎将记载着糕点秘方的本子郑重交到公司董事长李文克手中。“秘方是老鼎丰延续百年老味道的根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更是其无形财富”,李文克说。
至今,老鼎丰仍保留手工制作川酥月饼的生产线,每年中秋为消费者带来独属的“原味”。其糕点制作技艺讲究“糖是骨头面是肉,油在血液其中流”,凭借这份传承,老鼎丰成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荣获众多荣誉称号。
启示二:创新发展 开拓全新领域
改制后的老鼎丰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在生产工艺方面,从煤炉、转炉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化生产;糕点品种从140余种增加到500多种1000多个花样……
数字化工厂
同时,老鼎丰积极拥抱数字化,借助数字化生产车间,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朗姆冰糕,俘获年轻人的味蕾。众多自媒体自发宣传,使其迅速走红,成为哈尔滨年轻人聚会或约会时的“潮”选择。此后,老鼎丰又相继研发出果粒、奶茶、乳酸菌等多种口味的冰淇淋。
在销售渠道上,老鼎丰以丰富的产品实现全渠道销售,自建品牌专卖店100余家,进驻国际连锁及地方大型超市卖场50余家,国内经销商100余家,并开设多平台网络电商销售。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2.7亿元。
2019年入驻抖音后,老鼎丰积极与抖音电商创作者合作,依据不同时节推出时令美食,如青团、粽子、月饼等,满足南北方不同口味。线上的火热带动了线下销售,门店出现排队现象,销售额不断攀升,覆盖地域也不断扩大。
线下销售火热
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同时,不断推出迎合年轻人需求的新产品。如今年中秋推出的减糖又减油的米皮月饼、适合减脂人群的奇亚籽Q芯月饼,以及青柠芝士、红柚姜茶、杨枝甘露、山楂乌梅等新口味月饼,这些产品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推出后很快售罄。
启示三: 匠心传承 制定行业标准
老鼎丰的成功,离不开一代代工匠的匠心传承。在老鼎丰的工厂内,每一位新学徒都需要经过资深师傅的严格培训,才能上生产线制作糕点。这种对技艺的严格要求,确保了老鼎丰产品的高品质和独特风味。老鼎丰的糕点技艺大师傅国华表示,老鼎丰的糕点制作技艺非常讲究,每一块糕点都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
老鼎丰不仅注重自身发展,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面对糕点、红肠市场标准各异,甚至个别产品以次充好的局面,老鼎丰严守诚信商道,陆续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全国或地方行业标准。
红肠熟食制品
老鼎丰是《粽子》及《糕点通则》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是《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的倡导者和起草者之一。同时,公司还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如《风干香肠》、《风味小肚》、《粉肠》、《油炸肉制品》、《糖葫芦》等。2017年承办了《元宵》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
“秉承传统、创新发展”,老鼎丰已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一家普通的国有糕点厂发展成为省内同行业纳税前列的民营企业,20年累计纳税3.3亿元,品牌增值逾百倍。如今的老鼎丰,近十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园区投入使用,拥有9个现代化自动设备生产车间,九大系列千款产品,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老字号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