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近日,记者走进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汽轮机),到处是工人们赶订单、忙生产的场景。叶片分厂数字化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银光闪闪的叶片坯料,激光扫描仪实时检测精度,5G信号灯在设备间闪烁——这里没有传统制造车间的嘈杂,只有数据流与机器协同的“未来工厂”景象。“过去叶片全年产能不到30万片,智能化生产将叶片年产能提升超20%,加工稳定性由96%提升至99%以上。”叶片分厂厂长李绪瑞说。
这份高效正是哈电汽轮机首季“开门红”的缩影: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5.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43%,产量同比增长27.2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05%,多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跑出发展“上扬曲线”。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场从“制造”到“智造”,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的深刻变革。
订单如潮 干劲拉满加速跑
“五一”假期,走进哈电汽轮机生产分厂,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炽热的电焊火花与轰鸣的机床交织的旋律中,冷作分厂智能焊接班电焊工苏永辉略显疲惫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2025年有望是建厂以来产能和订单最多的一年。”
焊花四溅
不远处,几台数控机床有规律地“咆哮”着。屏幕前,铣工纪文龙的眼神紧盯每一个跳动的数字,手指灵活地在控制面板上跳跃,调整参数,“这个月,叶片订单跟坐火箭似的,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大截!”
李绪瑞介绍,年初以来,分厂生产任务饱满,开动三班生产的同时还要平衡外部产能,一季度完成13台整机、3台改造机组整机、3台核电机组部分叶片交付工作,同时完成部分重点工程机组、多台中小机组和联合循环机组叶片出产任务,满足了下序装配需求及机组出产总体进度。
这边撸起袖子赶订单,那边奋蹄扬鞭抢订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火电领域,哈电汽轮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中标众多大型煤电项目,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福清核电核能供汽项目的蒸汽转换设备订单。辅机工程公司研发工程师赵云云自豪地说:“这套神器,每小时能吞吐735吨工业蒸汽,一年下来,能省5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达147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电力需求。”
数字运维
新能源领域同样捷报连连,值得一提的是中电建肥城2×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这个项目是国内开建项目中规划装机容量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成后,充电时长8小时,发电时长6小时,设计电电效率超过70%,可助力山东省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促进清洁能源开发消纳,技术难度可想而知。”辅机工程公司研发工程师崔艳艳难掩兴奋。
“智改数转”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益
在哈电汽轮机,一场由“数改智转网联”引发的变革如火如荼进行着。
机械手臂摆放工件
走进加工装配数字化车间,宛如置身“未来工厂”,车间里的设备仿佛被赋予了“智慧大脑”。AI工具实施远程运维和值守,随时监控设备状态;车间设备数据采集分析监视系统大屏上,生产订单、计划进度、产品质量等核心制造信息清晰可见。管理者坐在办公桌前,轻点鼠标,就能随时调配产线生产数据。“我们通过融合精益管理工具,积极打造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汽轮机数字化总装技术通过形位尺寸数字化采集、模拟装配分析,优化工艺流程,规避了大型部套变形、操作人员测量误差等对通流间隙的影响。”哈电汽轮机数字信息部经理柳康说,加工装配数字化车间“基于精益数字化的核电汽轮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全过程控制”成功入选2024年度核电工程建设五新技术成果。目前,这一技术已从核电项目推广至常规煤电项目,从供给侧向用户侧拓展应用,在三门核电、承德改造等多个项目机组检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械手臂定位工件
“智改数转”,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益。近年来,哈电汽轮机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积极打造离散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哈电汽轮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为其生产经营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日,哈电汽轮机喜讯连连:《面向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5G+设备物联网系统”创新应用》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中小叶片全序全流程数字化产线获评2024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创新项目、黑龙江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优秀案例。
“基于本地化5G网络部署设备物联网系统,应用微服务架构,实现多品类多工序设备互联互通和智能管控。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叶片打标、加工、检测、转运等工序24小时自动化运行,较单机制造模式,机床综合利用率提高8%,产线操作人员减少62.5%,锯断铣工序提效超过300%,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物料流转周期压缩幅度创历史新纪录。”哈电汽轮机叶片分厂数字产线班班长杨昊正介绍,目前,叶片分厂已启动二期智能改造工程,计划将数字化车间覆盖率提升至85%,未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双碳”引领 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
近日,哈电汽轮机顺利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哈尔滨市审核专家组给出一致评价:哈电汽轮机将清洁生产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通过系列举措,切实降低碳排放,推进循环可持续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专家的评价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而行的强大动力。
吊装转子
“我们紧跟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探索创新,在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开拓方面成果显著,首季就迎来‘开门红’。”辅机工程公司总经理刘景田说,一季度,哈电汽轮机承担的重点项目陆续交付:“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秦山核电改造项目2号汽轮机组一次启动、一次并网成功,浙能镇海天然气公司燃机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在过去的几年里,哈电汽轮机获得第六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入选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获得黑龙江省第三批省级绿色工厂的认定。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哈电汽轮机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为企业品牌增添了亮丽的“绿色名片”。
转型升级风正劲,项目蓄力后劲足。时下,核电转子制造保障能力项目正快马加鞭建设中。“项目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除了过年休息几天,一直在赶工期。”哈电汽轮机装备能源部党总支书记、副经理王东民介绍,哈电汽轮机走过30余年的核电发展历程,已构建起完整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具备年产6至8台/套百万千瓦级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能力。为进一步适应核电汽轮机大容量、高参数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大尺寸转子动平衡试验等“卡脖子”环节,系统解决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足等发展瓶颈,哈电汽轮机于去年启动核电转子制造保障能力建设项目,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从而满足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高端装备自主可控需求。
在“双碳”引领下,哈电汽轮机正以创新为驱动,加速向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