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哈尔滨市教育局立足劳动育人理念,统筹部署,各区县深度挖掘区域特色,为全市中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多元的劳动体验中,深刻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收获成长的喜悦与幸福。
争当“劳动小标兵”育人成效繁花似锦
各区县(市)中小学校积极构建“课堂—校园—家庭—校外”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从充满书香的校园,到温馨的社区;从广袤的田间地头,到烟火气十足的厨房……处处都能看到小小劳动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双手为笔、以汗水为墨,在这个假期书写着独特的成长篇章,赋予劳动节这个节日非凡的意义。
劳动最光荣
道里区、道外区、宾县等地在常规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校园劳动竞赛。“校园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校园里竞相掀起劳动竞技的热潮。南岗区聚焦“自理家务劳动”领域,精心设计了包含整理书包、洗碗熨烫、摆放餐具、烹饪菜肴等内容的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并向家长发出倡议,鼓励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家庭打卡传担当 农耕体验悟真知
松北区、双城区、五常市、通河县发起的“21天家务打卡”活动,深受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劳动技能带回家庭,在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烹饪美食等家务劳动中大展身手。通过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家校联动模式,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了自我肯定,更深刻体会到家长操持家务的不易,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家人,真切理解了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石。
烹饪美食(受访对象供图)
香坊区、通河县、延寿县、依兰县等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农耕劳动项目。阿城区实现了全区中小学“一校一园”的全覆盖,将生动的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经过春种、夏管、秋收的实践历练,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植物的养护方法,对各类劳动工具和器械的使用也驾轻就熟,还将兴趣拓展到植物水培、暖棚栽培等新兴领域。
非遗传承润童心 志愿服务传温情
南岗区、阿城区、延寿县等地深度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开展中国结编织、铝箔画制作、扎染技艺学习、剪纸创作、皮影制作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应运而生,千年文化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新区附小、南岗区综合实践学校开设的茶艺课程,让学生们在茶香中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匠心精神的传承力量。
制作皮影
道外区、平房区、呼兰区、方正县等地的多所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孩子们清洁公共设施、为同学打餐,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增添温暖。平房区84中、道外区长安城幼儿园的学生们走近劳动者,开展慰问活动,将对劳动者的敬意与感激之情用温暖的举动传递,致敬劳动精神。
创新形式赋能 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哈尔滨市南岗区多所小学开展“AI赋能职业体验,劳动共赏成长之美”活动。学生们通过上传照片并输入指令,生成消防员、医生、宇航员等 “未来职业形象”,这一新颖独特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兴趣。
AI赋能职业体验
呼兰区、尚志市、巴彦县、木兰县等区县通过主题班会、征文、讲述劳动者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香坊区开展的“雪域黑土情 龙藏一家亲——西藏仁布县优秀共青团员能力提升实践交流活动”,促进了劳动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影响力。
歌颂劳动美
劳动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快乐。这个“五一”,冰城孩子们用双手创造快乐,用汗水浇灌成长,在劳动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