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与童真同框,看冰城娃的“双节”奇妙之旅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6-01 10:41

从千年民俗里打捞文化记忆,在童趣狂欢中解锁快乐密码,当“端午”的粽香与“六一”的童趣撞个满怀,冰城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童真齐飞”的特别之旅。

画彩蛋展示

道外区、南岗区中小学校开展“端午粽香・劳动筑梦”包粽子活动,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端午习俗魅力;五常市实验小学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学生们的创意作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

撞蛋比赛

为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同小学校开展“童趣端午 乐享民俗”主题实践活动,以画彩蛋、撞鸡蛋、包粽子等趣味活动为载体,让千年民俗在孩童的欢声笑语中焕发新生。

美术课上,彩笔与蛋壳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老师手持彩笔,耐心指导孩子们在鸡蛋上勾勒端午元素,灵动的龙舟、翠绿的粽叶、憨态可掬的“粽娃娃”……孩子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为蛋壳穿上“花衣”,不一会儿,精美的图案便跃然蛋上,小小的画蛋成了会“讲故事”的端午符号。

五彩绳展示

校本课的教室则成了“撞蛋竞技场”。“我的‘蛋壳勇士’肯定能赢!”孩子们攥着自家的“战蛋”摩拳擦掌,老师一声令下,两两对决的蛋儿“砰砰”相撞,欢呼声、惋惜声此起彼伏。当获胜的蛋被高高举起,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游戏的快乐,更在传统民俗的互动中懂得了“切磋”的趣味。

劳动课上,老师耐心地指导着学生们编织五彩绳,指尖绕出一个圆,绳线在交错间,一拉一拽,反复多次,一条五彩绳便出现在掌心。当五彩绳晃在孩子们的腕间,传统的纹样便顺着丝线在指尖中传承。

 

“我会包粽子啦”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感受节日魅力,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以“端午粽香·劳动筑梦”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本次活动以班级体验与年段特色相结合,让每个孩子在粽叶翻飞间触摸传统,在糯米堆叠中厚植文化自信。

 

“我来教你怎么折”

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萌娃们化身“粽艺小学徒”。在老师的示范下,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将泡好的粽叶卷成漏斗状,小心翼翼地舀入江米,点缀上红枣。尽管起初粽叶总是“调皮”地散开,糯米也不时“溜”出来,但经过多次尝试,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三角粽陆续亮相。

三至五年级的“粽艺小达人”们迎来了进阶挑战——包制传统四角粽。相较于三角粽,四角粽的立体造型需要更精准的粽叶折叠技巧与馅料分配逻辑。在反复实践中,孩子们发现四角粽的每个尖角都暗含几何对称之美,而紧实的包扎工艺更藏着古人“食材保鲜”的智慧。当一个个饱满的四角粽摆满课桌,糯米的清香混着孩子们的惊叹声,让传统工艺在实践中焕发了新生机。

 

“我们的成果”

此次包粽子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动手体验,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探寻。学生们在活动中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道里区、香坊区的“童趣端午・乐享六一”活动丰富多彩。民俗竞技场的包粽子比赛、实践课堂的香囊制作、亲子互动知识问答,让校园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

 

学生们认真学习包粽子

双城区第二幼儿园 “穿越时空的欢乐亲子活动”别出心裁,家长和孩子身着传统服饰,穿梭于“古代市集”与“现代乐园”,体验投壶、卡通巡游等不同时代节日主题活动。阿城区第七幼儿园的“萌娃赛龙舟”、延寿县第二幼儿园“粽形蛋糕DIY”等活动,为节日增添了创意色彩。

这个“双节”,冰城娃用指尖触摸历史,以童真诠释传统。当“端午”艾草与“六一”气球同框,古老民俗与现代童趣共振,这不仅是节日狂欢,更是文明传承的生动注脚。

记者:刘莉 李爱民;摄影:刘莉 李爱民;视频:刘莉 李爱民;编辑:刘艳;审核:刘莉;统筹:曹忠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