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石油大学,有一位90后博士生导师,他潜心能源创新,致力于研发化学驱油剂及相关技术,将地下岩石中难以高效开采的原油采出。他叫谢坤,东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谢坤很年轻,也做出了很多成绩: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优秀青年基金和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获得“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名奖、大庆青年五四奖章和大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谢坤出生于四川绵阳,从小受到“两弹一星”精神教育,骨子里带着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韧劲。上学时,他在学习和科研上就带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2012年取得保研资格后,他跟随导师开展抗盐聚合物油藏适应性研究。这是一个很新的课题,他顶住压力,不断设计、修正实验方案,认真采集每一个实验数据,观察每一种实验现象。终于在大量实验研究后,他提出了化学调驱剂油藏适应性观点,并将相关成果发表在了国际知名石油期刊《SPE Journal》上,获得了国际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他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SPE尼克∙凡∙万让国际奖学金获得者。
2019年博士毕业之际,谢坤选择留在母校东北石油大学。为大幅度提高国内常规砂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谢坤开启了长达10年的研究工作。他累计阅读专著上百部,查阅文献数千篇,开展岩心物性检测、流动性实验和驱油实验数千次。为让自己的研究更贴近实际应用,他曾多次前往油田现场交流学习,与现场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行同往。他作为核心完成人提出了化学驱油剂非均质储层差异滞留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理论,同时研发了一系列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用新型高效驱油剂,研究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黑龙江省首届优秀专利奖。如今,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大庆、大港和渤海等陆地、海上油田,矿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指导油田累计增油400余万吨。
谢坤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指导的学生在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评选、挑战杯和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他也获批了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项目,作为参与人获得了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正值青春的谢坤说,他要紧跟学校建设行业地方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国际化高水百年大学步伐,瞄准油田提高采收率“卡脖子”技术,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培养更多优秀学子,为助力能源安全、致力龙江振兴不懈奋斗。